乐山外国语学校大课间,就要这么玩!

发布时间:2025-10-11来源:乐山外国语学校 作者:王 丹浏览量:3174

当课间铃声遇上运动 BGM,乐山外国语学校校园变为 “快乐能量站”。该校将传统课间操升级为四篇章 “成长交响曲”,师生共舞画面中,蕴含素质教育创新思路。

初中学生表示,以前课间操是 “复制粘贴”,动作需统一;现在是 “自定义模式”,可自由选择体育游戏,活动结束后仍觉意犹未尽。新学年,乐山外国语学校开展大课间 “焕新行动”,打破传统阳光大课间仅齐做广播体操的单一形式,构建 “暖身跑操 + 自选游戏 + 八段锦放松 + 微总结” 的复合型大课间体系,使课间四十分钟成为学生释放活力、滋养身心的 “快乐能量场”。

无标题.png

大课间以四个篇章开展。“蓄力启航” 环节,全校师生集中操场,学生迈着矫健步伐,挥舞臂膀,跑步时展现专注姿态,跑操不仅是运动,也是一种态度与生活方式。“个性绽放” 环节,校园设 32 个活动区域,各班依据年级特点设计趣味体育游戏,地面成为游戏场地:初一年级开展转呼啦圈、折返接力跑、老鹰捉小鸡、跳短绳;初二年级开展跳长绳、踢毽子、丢沙包等项目,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健康、快乐与自信,参与校园生活。“文化浸润” 环节,柔和音乐下,师生同步展示改良后的八段锦动作,该动作融入太极元素,刚柔并济,可缓解运动后疲惫。体育老师李一辉介绍,这套动作为青少年设计,兼具韵律美感与健身功效。“沉淀升华” 环节,放松拉伸后各班集中,或总结跑操表现,或分享运动技巧,或点评团队协作,学生分享 “跳长绳教会我 —— 节奏比速度更重要!” 等感悟。

校长杨玲用 “出汗量 + 笑容量 = 课间质量” 诠释改革理念。为提升课间操育人效果,学校构建三大支撑体系:师资共创方面,班主任与体育教师组成 “运动导师团”;动态评估方面,通过分享总结收集学生反馈;课程衔接方面,大课间成为体育课延伸实验室。

从政策引领到特色实践,乐山外国语学校以 “五育融合” 为核心,推动大课间实现三个转变:角色转型,教师从 “管理者” 变为 “同行者”,与学生共同设计、参与活动;场域拓展,从 “教室中心” 转向 “全域育人”,让校园各区域成为成长空间;评价升级,从 “单一指标” 变为 “成长画像”,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此次大课间 “焕新行动”,不仅是形式改变,更是具有前瞻性的育人实践,构建平等、互动、有活力的教育生态。游戏活动自定义,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多元需求:跃动体现 “体” 的强健,协作游戏培育 “德” 的品格,创意设计激发 “智” 的思维,传统八段锦传承 “美” 的韵律,自主管理锻炼 “劳” 的能力。

教育存在于被尊重、被关注、有欢笑声的瞬间。四十分钟的大课间,是学生释放学习压力、激发活力、增强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时段,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让每一分钟课间滋养学生,让每一次活动积蓄成长力量,是乐山外国语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实践。

责任编辑:李芮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