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中:同课异构展风采,精准培优促提升
发布时间:2025-04-17来源:乐山一中 作者:通讯员 浏览量:2883
4月14日,乐山一中地理教研组在录播教室开展本学期第三场“产业区位”主题同课异构观摩活动。教研组长江涌老师以“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为课题进行示范教学,高一高二全体地理教师和高三部分地理教师参与观课议课,教务科副主任王静作培优经验专题分享。 课例示范:思维建构显匠心 江涌老师基于选择性必修二教材内容,精选近三年高考真题创设教学情境。课堂以“审题干→明考点→析材料→建导图”思维路径为主线,通过经典例题拆解,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提取-知识关联-逻辑推演”的解题方法论。 在析题互动之后,江涌老师还引导学生采用“宏观区位框架+微观要素拆解”双维建构法深入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带领学生完成从知识补漏到体系重构的认知跃迁。课后,组内教师进行了评课。大家对江老师整个专题的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江老师以典型例题来引导学生建构材料分析思路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同时,江老师又以题为载体,促进学生通过试题的解构找到自身的知识漏洞并通过重构知识体系进行补救。最后再通过变式训练,检验并不断优化思维结构。这一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分析→建构→迁移→进阶”的完整化学习体验。 精准培优:系统赋能育优才 专题研讨环节,王静作了《从精准识别到系统赋能——关于地理磨尖培优的思考》主题分享。她认为要培养地理优尖生,需要磨尖课与常态课协同发力,形成培优闭环。在具体实践层面,她确立了“以学情为起点,以课程标准为纲领,以错题为突破口”的思路,依据学生的错题数据、访谈反馈等找出学生的共性薄弱点,确定培优的内容以及分层目标,并围绕目标让学生来表达、书写和应用。同时,王静还特别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分享了自己在班级开展周练自我诊断、勤学好问打卡、区域地理自主学习等活动的经验,旨在促进学生养成反思总结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逐步被激发出来,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提出地理问题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 最后,王静总结到,“优尖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仅仅在于一次次的磨尖课。我们应从对单纯地对课堂的关注,扩展到对学习全过程的关注,尤其是做好错题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当发现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持续跟进直至问题解决。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为他们赋能,我们的指导一定要到位、细致、精准,教师的示范作用、同伴的互助作用很重要。”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通过课例示范与经验共享,为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地理教研组将继续深耕“教-研-培”一体化建设,以系统性思维推动育人质量持续提升。 |
责任编辑:李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