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全国科普月掀起爱科学热潮

发布时间:2025-09-05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詹媛浏览量:2215

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日全面启动,全国各地举办了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各类科普活动,掀起爱科学的热潮。在国新办4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冯身洪等有关负责人就我国科学普及工作和首个全国科普月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从2003年起,我国连续举办了22个科普日活动。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冯身洪说,多年来,我国持续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5.37%,提前完成2025年阶段发展目标。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部长倪志宇介绍,今年将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六大板块活动。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园区、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将面向公众开放,各类科技场馆、科技社团等将围绕科技前沿、重大成果,打造专题展览、科普报告、主题科普活动。目前,全国科普月平台网站已经汇聚各地活动超过10万场。

“首个全国科普月还会突出趣味性,让科普‘嗨’起来。”倪志宇说,在整个9月会开展科普剧、游园会、科学运动会、打卡探馆等活动,发布系列科普地图、科普研学路线等,全国百家科技场馆持续举行“科学之夜”,200多场科学大师剧火热上演。

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中国科学院也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北京奥森公园西边的科学院园区,相关单位和中关村地区的研究院所等都将接力开展科普活动;国家天文台和微生物所将在北京朝阳区科技文化生活节开设科普展陈;武汉植物园积极参与湖北省全国科普月的主场活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周德进说,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会全部开放。此外,中国科学院还专门部署20个科研院所组织院士走进西部地区,届时将会有不少于100位院士走进西部地区的党政机关、学校和企业,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

教育部、科技部则会在科普工作上持续发力。其中,教育部将持续推动中小学校加强科学教育,健全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修订完善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指导各地开齐开足科学类课程。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介绍,教育部会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项目化的学习,提升观察、实践、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持续开展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建设;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和使用规范,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入开展;统筹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高新企业等,加强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的建设与开放,为中小学科普和校外科学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科普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科普工作经费筹集额达215.06亿元,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共计215.62万人,全国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共计1779个。

科技部九司司长刘育新表示,未来,科技部将多措并举加强科普工作,包括:鼓励更多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普工作,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科普开发利用;挖掘科技创新的优秀人物和事迹,创作一批优秀作品,让弘扬科学家精神成为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行动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毛逸舟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