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四中首届“课堂大比武”之高中语文教研组初赛顺利开赛

发布时间:2022-05-12来源:天泉小学宜宾市四中 作者:郑雨欣浏览量:3827

为凝聚老中青各段教师的优势,强化学科集体备课组的教研能力,落实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在职教师深研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宜宾市四中首届 “课堂教学大比武”于五月拉开帷幕。5月9日,高中九大学科中,语文教研组率先在红丰东路校区进行了初赛。

赛课由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蔡丹老师主持,高中部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并观摩此次活动。

本次赛课聘请了三位校外评委,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分别是:翠屏区语文教研员张兵老师,四川省赛课一等奖、宜宾市赛课一等奖王鹏老师,西南地区真语文大赛一等奖、宜宾市语文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涂国萍老师。

赛课伊始,由高三年级的金月老师献课《青春之歌——砥砺奋进 抒写激扬青春》。本课选取了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中《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俄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以及课外《以梦为马》这五篇现代诗歌,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贯穿了“倾听青春之声、解读时代背景、品读形象特点、诠释青春内涵、书写青春诗歌”五项任务,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高一年级刘旭老师立足文本,利用群文阅读绽放了语文的魅力。她以《毛泽东诗词的沉郁与激昂》为课题,将“破——立——破”作为教学设计主线,选取《沁园春·长沙》作为课文的主体,结合杜甫诗两首以及毛泽东诗歌三首,为我们带来了具有批判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的一堂课,最后她总结道——“文本探究需落实,细微之处见真章”。

高二年级冯勤老师献课《苏武传》,她以“读苏武 写苏武”为教学目标,以小组探究为主要教学模式,在文本人物的对比参照学习中,引导学生品味苏武的忠诚、胆气、坚忍、顽强以及他身上的爱国精神,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气节的理解。

高二年级王茜老师以“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为本次爱国古典诗歌群文阅读的主题。她例举了先秦到清朝的爱国诗歌,立足诗歌本身,通过爱国主义赏析,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使他们主动肩负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同时,王茜老师雅正的课堂用语,声情并茂的吟诵教学也让大家颇受感染,印象深刻。

高一年级刘成文老师课堂风格优雅大气,她整合了《登高》《琵琶行》《声声慢》三首写景诗歌,以《那些年他们描绘的情》为课题,引导学生从古诗词情景关系来学习诗词鉴赏,认识文学作品中的草木关情。最后她总结道:“情景关系多么妙,情语景语辨识好。明悉规则炼词句,高分自然跑不掉。”

高一年级李勇老师选取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虞美人》三篇课文,将散文与诗歌串联起来,带来了以“花鸟皆有品 草木总关情”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借以引导学生鉴赏景物,探究文本的意蕴和情感,学会将零碎知识系统化,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在六位选手完成无生上课和反思性说课环节后,张兵从无生上课和反思性说课这种新型的比赛模式的规范性角度,为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同时肯定了四中教师的课堂,并提醒教师们要关注课堂氛围,进而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表演了吟诵教学法,赢得了老师们阵阵掌声与喝彩。学校教研室主任曾德付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对参赛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教学科研的严谨与认真。王鹏则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参赛教师进行了逐一点评,让所有教师受益匪浅。涂国萍提出“为课堂内容瘦身、沉浸深入文本多涵咏、聚焦角度确立群文阅读主题”三项宝贵意见。

最终在评委老师们客观公正的评审下,推荐出李勇、刘成文、王茜三位教师共同组队参加翠屏区“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校方表示,此次比赛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契机,它必将引发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对新教材、新课改、新高考的进一步的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课堂、将教育做得更好,成就学生更加美好的未来,让自己无愧于坚守的这一份事业。

责任编辑:李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