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成都推进市属高职院校今年完成专业调整40%

发布时间:2025-10-13来源:成都教育发布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3209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委教育工委围绕“多开设社会急需、家长和学生欢迎的专业”改革目标,聚焦全市产业“建圈强链”和“立园满园”重大行动,坚持“面向实践、面向产业、面向社会”,全力推进市属高职院校专业“卧倒重来”“精准适配”,全面提升院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

锚定目标 有序改革

针对市属高职院校对产业发展趋势不够敏感敏锐、产教融合不深不实、专业布局重复交叉等问题,成都印发了《成都市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实施方案(2025-2027)》,整合校局地资源共建优质专业,融入“立园满园”提升专业内涵,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贯通,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校行动,有力有序推动4所院校专业优化调整。

制定“红黄牌”专业清单,推动停办一批红牌专业、改造一批黄牌专业、合并一批重复专业、新增一批紧缺专业、保留一批优质专业。计划到2027年,专业调整率达88%,与园区重点产业匹配度达100%,形成产教融合发展新生态,打造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先行区。

用户思维 科学评估

引入四川省教育评估院第三方机构,以“产业需求侧”牵引“教育供给侧”改革,创新构建“产业牵引—质量共建—结果赋能”三维闭环评估体系,对4所市属高职院校162个招生专业实施全覆盖、全周期诊断评估。

闭环构建评估体系

组织省内外40余位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研究论证,构建涵盖5类核心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9个观测点的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周密开展评估诊断

建立全周期沟通机制,充分吸纳院校意见建议。以已有数据、案例为依据,减少主观陈述和临时撰写材料。

精准应用评估结果

为各校专业精准“画像”,梳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共性问题25条,“一专一策”制定个性问题清单。明确红牌专业21个,占比13%,黄牌专业27个,占比17%。

分类施策 精准适配

稳妥停办合并专业

教师分流转型发展。建立“转岗培训+企业实践+过渡期政策”组合包,针对性开展谈心谈话和系统培训,实现停办专业专任教师全部顺利转岗(除1人退休)。

保障学生平稳毕业。通过完善教学资源保障、强化就业帮扶、设立热线电话等,确保3100余名学生安心完成学业。

实训设备资源转化。通过新增模块、系统升级等功能改造,投入其他专业教学、社会培训和学生创新创业等,实现1700余台/套设备“零闲置、高效益”转化。

系统升级改造专业

深入开展调研。深入重点产业园区、在蓉优质企业开展针对性调研,掌握产业趋势与企业需求。

教学资源升级。设置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通用课程模块89个,将203个真实项目融入课程。新建或改造企业场景实训基地73个,校企合作开发教材48部。

师资能力提升。开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应用等专项培训,组织教师到格力电器等企业实践,聘请92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教授(导师),累计承担88门实践课程。

按需新增紧缺专业

确保师资到位。通过“引进+转岗”双路径,柔性组建专兼结合团队。

确保课程、教材到位。与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等企业合作,已共同开发新增专业核心课程25门、核心教材14部。

确保实训基地到位。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与国星宇航等企业新建智能网联人才培养中心等校内外实训基地28个。2025年新增紧缺专业共完成招生800余人。

强化配置 靶向扶强

优质专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做强与产业部门、属地政府共建工业互联网应用等8个拳头专业群。新建在蓉高校“立园满园”工作站8个,与新华三、卡诺普等企业共建工匠学院、特色产业学院等38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31个,开设订单班51个。校企合作开发Web3人才评价体系、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标准68个。

探索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实施绩效导向的生均拨款调整,扣减红、黄牌专业拨款用于奖补品牌专业。通过财政资源的强激励、硬约束,倒逼市属高职院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持续聚力 初见成效

圆满达成年度目标

2025年停办合并商务英语等专业25个、升级改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27个、新增无人机测绘技术等急需紧缺专业13个,实际调整率40%,超过原定36%调整率的年度目标。

专业产业更加适配

经过优化调整,市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的对接率,由53%提升至66%;与全市35个产业园区构建深度联动机制,对接率由59%提高到67%

未来,成都市将持续推进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落实新增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训基地“四个到位”,深化“校局地”共建、“校企校”合作等创新举措,建好在蓉高校“立园满园”工作站,打造高校、园区、企业精准对接的实体化枢纽平台,探索试点院校师生创新创业中心,为高质量完成市属高职院校专业优化调整目标夯实基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陈旭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