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胜利小学校:初探“双减”实施路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1-12-01来源:武胜县胜利小学 作者:通讯员 杨倩浏览量:3604
众所周知,“双减”指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可是学校如何推进“双减”落地落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武胜县胜利小学校主要负责人与教职工对此进行了多次深度的探讨,旨在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胜利小学校实际情况的,且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道路,于是实施课后服务成了落实“双减”政策的必要途径。 胜利小学校是位于武胜县西北边陲的一所农村小学,该校始建于1951年,原为武胜县胜利镇五谷湾小学的一所基点校,1997年正式立校,即武胜县胜利镇小学,2019年正式更名为武胜县胜利小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近500人,教职工34人。近年来,学校教学条件日趋完善,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早在2019年10月,武胜县就在广安市率先推行起了课后服务,以试点校带动其他符合条件的学校逐步推行此项工作,效果良好也提供了成功范例。今年9月以来,胜利小学校开展了充分的调研,在多方借鉴的基础上,本着“家长自愿、学生自愿、教师自愿”的原则,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后服务方案,经过上级的层层审核通过,该校得以批准在今年10月底开始实行课后服务。 据了解,胜利小学校紧紧围绕减轻学生做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学校把课后服务内容分为作业辅导和发展兴趣特长两方面。切实解决了大多数农村留守学生作业无人辅导的问题,农村学生有艺术天分学生无处培养的问题。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设立了体育、美术、象棋三类兴趣小组,其中体育组有两个小组,每周每个年级的学生可轮流参加一次兴趣小组活动,满足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其中绘画已经成为了该校学生掌握得比较成熟的技能,不少学生创作的美丽图画,让其家长惊喜,获得一致好评。 “减负”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合作联动,久久为功。胜利小学校作为众多农村小学的一个,在探索“减负”的道路上,还将继续借鉴成功经验,在解决学生作业负担方面创新思路,进一步挖掘可利用资源,开辟多样新途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通讯员 杨倩) |
责任编辑:归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