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第二中学党员名师工作室赴成都名校交流学习
发布时间:2025-10-27来源:大竹县第二中学 作者:通讯员 何红波 周兰浏览量:2344
为深化党建引领下的教师队伍建设,10月22日至24日,大竹县第二中学党员名师工作室在主持人高定琼带领下,先后走进四川天府新区第四中学、成都石室天府中学、成都市大邑县王泗学校,并赴建川博物馆接受红色教育,旨在通过“走出去”的研学模式拓宽教育视野,汲取先进经验,为学校教育教学与工作室发展注入新动能。 天府四中:研习“三生”教育
10月22日,研学首站为四川天府新区第四中学,在学校党委书记、总校长张显国的引领下,党员工作室成员们深入理解“为了生命的自由生长”的办学初心,以及“生命、生活、生态”三生教育理念如何贯穿办学全流程。 沉浸式参观中,金融实验室、STEAM创新中心、天府书院等功能场所,搭配恰逢举办的第八届体育节,让成员们直观看到“三生”教育的落地场景——学生在科技实践中探索“生命潜能”,在校园活动中体验“生活温度”,在生态校园里感受“自然和谐”。 专题交流环节,该校多部门负责人围绕“三生”教育落地展开深度分享: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唐佩以“五个引领”拆解党建与“三生”教育的融合路径,通过“党建+教研”“党建+德育”让教育理念扎根校园;教育研究院副主任杨力分享师资培育策略,以“三大工程”“青蓝结对”打造适配“三生”教育的教师队伍;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张奕详解“三备四定五统一”备课、“分层作业”等教研举措,让“三生”教育融入课堂每一个细节。 当日下午,成员们观摩语文、数学、英语等常态课,看到教师以“学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是“三生”教育中“尊重生命成长规律”的生动体现;课后交流更让大家明晰如何将“三生”理念融入日常教学。 石室天府:借鉴双特模式
10月23日,党员工作室走进成都石室天府中学,作为百年石室中学联合打造的名校,该校“传承文脉、创新教育”的理念,在德育与科创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副校长艾儒兵陪同下,成员们沉浸式感受校园育人场景:教室外的学科文化展板、宿舍的精细化管理,暗藏德育巧思;科创实验室、创客空间里的3D打印机、无人机等设备,搭配148门精心设计的选修课,彰显学校对科创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直观呈现德育与科创融合的特色育人模式。 专题交流环节,该校围绕双特色展开深度分享:质量管理中心副主任罗钧介聚焦体系化科创教育,分享“课程+平台+赛事”模式:以“3+1+X”课程、“学科+STICE”为基础,科创实验室供实践,“校级到国家级”赛事链条促提升,还以自编校本教材及具体项目为例,体现了从兴趣激发到成果转化的科创育人全流程;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李俊冠深入详解“1357战略”,并从三个维度系统拆解序列化德育路径:常规管理“严而有格”、班主任培训“实际实效”、活动策划“真实发生”,形成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全周期德育链条。 当日下午,工作室成员们参与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以“精准教研、协同增效”为核心,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采用“线上提前研讨+线下集中打磨”的固定机制,通过“定主题→研共案→调个案→复盘优化”四步流程,实现备课全流程闭环;同时整合学科资源形成共享库,开展跨年级联动,保障教学连贯性,并将“立德树人”等育人理念融入备课环节,既凝聚集体智慧提升教学质量,又推动新老教师双向成长,还平衡了教学统一规范与教师个性教学需求。 王泗学校:体验非遗育人 10月24日上午,党员工作室走进成都市大邑县王泗学校,刚入校园,大道两侧的风筝展示、展览室里的传统与现代风筝作品、满墙的赛事荣誉,瞬间营造出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 在学校副书记李培富陪同下,成员们深入了解非遗育人实践:王泗风筝作为成都市级非遗,学校邀请传承人编写《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校本教材,开设“扎骨架—画图案—放风筝”阶梯式课程(低年级学绘制、中高年级学扎制),组建风筝社团并多次在全国赛事中获奖。更值得关注的是,风筝制作融合美学、力学等多学科知识,成为“跨学科教学”载体;劳动教育基地与“二十四节气”文化结合,丰富了特色育人场景。
随后的专题座谈会上,王泗学校副校长金小刚全面介绍办学情况;梁建华工作室主持人梁建华详细介绍了工作室的建设机制、党建与教学融合路径以及品牌打造经验。作为“常青树计划”组成部分,以“服务县域教育”为宗旨,通过培训、研讨、课题研究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其指导教师屡获市县奖项。大竹二中党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定琼,详细介绍了学校办学概况、工作室建设成效及未来发展规划。座谈会尾声,李培富副书记代表学校向大竹二中党员名师工作室赠送学生制作的风筝纪念品,传递两校携手发展的美好愿景。 建川博物馆:浸润红色初心 10月24日下午,党员工作室前往建川博物馆,开启红色研学活动,在历史实景中接受精神洗礼,凝聚教育奋进力量。 建川博物馆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民间博物馆聚落,收藏了大量近现代史文物与史料。成员们先后参观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主题展馆:抗战展馆内,泛黄家书、锈迹武器、历史照片还原革命先辈浴血岁月;红色年代展馆里,时代物件、文献资料展现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程。成员们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都深感震撼,并进一步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参观中,成员们结合党建与教学工作交流探讨,一致认为建川博物馆的红色资源是鲜活的“思政教材”,未来可将红色故事、革命精神融入学科教学与党建活动,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研学总结:聚力赋能未来 本次为期三天的交流学习活动圆满结束,工作室成员不仅深入学习了三所名校在“三生”教育、德育科创、非遗育人等领域的特色实践经验,更在参观建川博物馆的过程中,深刻感悟红色精神,进一步筑牢了育人初心与使命。大家一致表示,将立足大竹二中办学实际,积极推动特色教育、党建工作、红色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把研学所得转化为具体育人举措,让研学成果切实转化为育人实效。(通讯员 何红波 周兰) |
| 责任编辑:归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