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第一小学优秀语数教师参加教科局“送教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0-06-14来源:大竹县第一小学 作者:通讯员 李唯 朱扬增浏览量:3186

初夏六月,栀子花开。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多渠道培养基层教师的专业素养,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6月10日、11日,大竹县教科局2020春季学期“送教下乡”活动在大竹县周家镇中心小学、石子镇中心小学校顺利举行。在教研室领导的安排与带领下,大竹县第一小学办公室主任朱凌云、数学骨干老师黄燕为两校送去优质示范课。

6月10日上午,语文“送教下乡”活动在大竹县周家镇中心小学明镜楼举行。教研室主任杨平带领教研室全体语文教研员参加此次活动。上午8点半,周家小学陈妍宏老师带来群文阅读课——《有趣的拟人》,为送教活动拉开序幕。在陈老师精心讲解下,学生自主从四篇短文中寻找到四把钥匙——语言之匙、动作之匙、神态之匙、心理之匙,将他们的拟人朋友从无聊王国中解救出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拟人的趣味。

第二节课,大竹县第一小学的朱凌云老师以学生习作得到“182”的高分导入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朱老师先写后教、教后再改,让学生从懵懂的习作状态,逐渐进入有法的框架习作。朱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能,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准确精炼的讲解,给学生传授写好动物朋友的三大绝招。课堂上学生积极互动、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欺软怕硬的猫》《与世无争的蚂蚁》等,让在场老师惊叹学生的的写作力。一堂40分钟的课显得尤为短暂,令观者生出意犹未尽之感。

第三节课,大竹县第九小学的朱伟平老师呈现的《杨氏之子》,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朱老师在优美的古琴声中,与孩子们共同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看今话说古语”的设计,更加展现出文言文言简意赅的魅力,体会到语言有理有据、有礼有节的精妙。

课后,三位老师分别以课堂为例,与听课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教研室理论室主任阳家洪点评好课就是应该流程清晰、环环相扣、各有特色、调动思维,把问题变成话题。杨平主任对活动进行总结,指出教研室将开展送教下乡、校际教研、教学大比武等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与此同时,数学“送教下乡”活动在大竹县石子镇中心小学会议室举行。参加活动的有大竹县第一小学、大竹县第二小学和石子片区各小学。首先由石子镇中心小学田娟老师带来《认识长方体》。

田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构新知。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学具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立体图形,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接下来是大竹县第一小学黄燕老师带来的一堂韵味无穷的示范课《轴对称图形》。

黄老师重视“做中学”,促进数学知识的科学结构。遵循“做中学”的理念,使学生感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特征:剪一剪——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折一折——判断轴对称图形;画一画——对称轴的位置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创造出各种形状的轴对称图形,学以致用。轴对称的数学美在课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发展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数学建构思想和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最后是大竹县第二小学唐鸿老师带来《分数的初步认识》。

唐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真正把学生当作了主体。

课后,三位“送课”教师就本堂课的教学构思、课后反思给老师们做了分享。专家领导分别作了点评指导。在随后的活动总结会上,毛丁波和汤其刚分别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意义进行了交流,希望活动的开展,为学校之间搭建彼此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实现城乡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6月11日,语文、数学“送教下乡”活动互换场地——语文“送教下乡”活动在大竹县石子镇中心小学会议室举行,数学“送教下乡”活动在大竹县周家镇中心小学明镜楼举行。两校的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亮点不断。

本次活动,充分展示出送教老师扎实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教学素养。“送教下乡”活动,给城乡教师间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不同区域学校共同发展。大竹县第一小学将持续参与“送教下乡”活动,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通讯员 李唯 朱扬增)

责任编辑:归档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