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联动,西芯小学展示“3三”教师成长课程实践成果
发布时间:2025-07-07来源: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 作者:李林 通讯员 骆玉凤浏览量:2679
7月4日上午,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举办“三课联动 呈现意义感——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四川师范大学李江源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王芳教授,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许晓琴,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专职副书记罗明宣及全校教师共同参与,总结“三课联动、三真推动、三协同驱动”的“3三”教师成长课程实践成果,展现教育创新与教师发展的蓬勃生机,本次活动由教科室冉宏主任主持。 活动伊始,西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许晓琴致辞。她回顾了学校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以“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为办学理念,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历程,强调以“课程为擎、课堂为核、课题为翼”三课联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并鼓励教师未来继续深耕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创新:校本特色课程亮成果 美术组和美育工作坊率先展示博物馆项目式课程《探金沙秘境,话古蜀遗珍》,他们采用“实地考察+数字复原+创意表达”的模式,通过跨学科融合带领学生探寻古蜀文明,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用热爱当燃料,用创意当引擎,厚植文化自信。 科信组与年级组则分享了《小小生态管家——水族馆项目式课程》,展现了学校在生命教育和STEAM教育方面的探索成果。该项目通过跨学科融合,在饲养观赏鱼、监测水质、设计生态系统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两门课程彰显了学校“芯力课程”的校本特色与创新活力。 课程实践:技术赋能智慧教学 在“三主智慧课堂”展示环节,语文组以《三主智慧课堂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地与优化》为主题,分享了他们在“学为主旨、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理念指导下的智慧教学实践。教研组长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AI技术进行学情分析,实现精准教学。 音乐组刘磊老师呈现微课《桑木扁担软溜溜》,展现青年教师依托“学为主旨、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成长蜕变。这位教龄不足三年的青年教师,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互动,完美诠释了“三主智慧课堂”的精髓。 课题引领:科研助推专业升级 科信组汇报省级课题《小学科学实验探究课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课例研究,构建了科学思维培养的“五阶模型”,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白煦兰主任带领数学组、英语组代表课题组分享了许晓琴校长领衔的省级课题《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阶段成果,该研究创新采用“双线四环”智慧研修模式,通过“AI+量表+切片”三维诊断技术,实现教学行为的精准优化,学校将继续深化智慧研修,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体现学校“以研促教”的实践路径。 专家赋能:指引未来新方向 李江源教授和王芳教授对活动进行专业指导,高度肯定“3三”策略的实践价值,并就教育数字化转型、跨学科融合及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出建议,为学校后续发展指明方向。 此次展示活动既是学期成果的总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三课联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呈现教育意义。未来,西芯小学将持续深化“3三”教师成长策略,继续以课程为擎、课堂为核、课题为翼,践行真培训、真研究、真提升,强化教师与时代协同、与学校协同、与同伴协同,继续深耕教育沃土,书写属于西芯小学更加辉煌的篇章!(李林 通讯员 骆玉凤) |
责任编辑:杨紫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