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是道】中国人,别把诺奖看得太重了

发布时间:2015-10-07来源:头头是道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5724

先说莫言。

大家还记得吗?

有一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一个“意思”:想在北京买个大房子。

很快,有人提醒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大人:就凭你这点奖金,在北京也就能买个茅房──过苦日子的时候,在俺们山东,农村人把撒尿、拉屎的地方叫“茅房”,城里人把撒尿、拉屎的地方叫“厕所”。

现在,不论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都把撒尿和拉尿的地方统一称为“厕所”了。在大酒店,还把撒尿和拉屎的地方叫“洗手间”。

其实都是一回事,不论“茅房”还是“厕所”,都是男女老少撒尿和拉屎的地方。

莫言在北京买的卧房还是茅房,我不感兴趣。只是今年的2月7日,我偶尔看到了网传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颁奖辞》全文,也就是莫言获奖的依据和根据,我有点被人泼了尿、抹了屎一般的感觉!

于是,我写了《毕福剑和莫言是一路货色》等言论,但全被封杀了。

好在从百度上,仍然能够检索到我的言论,在此我就不多说了。

再说屠呦呦。

前天,10月5日下午5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85岁高龄的屠呦呦获此殊荣。

我在昨天的言论里已经说过,当晚的央视《新闻联播》,把屠呦呦获奖的消息编排在整个新闻节目的第二条,算是中央级媒体给予“高度重视”了。

可是,在此之前,人们对屠呦呦其人其事几乎一无所知。

更让人惊奇的是,上网检索“屠呦呦获奖争议”的词条,竟有43万之多!

争议的焦点,是有众多的人认为,屠呦呦获的这个奖,是集体的成果,应该归功于集体、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

事情很巧!

就在前天下午屠呦呦获奖的时间段,我正在看央视的一个纪录片,内容是汇集和反映重庆市的“重庆小面”50强。

“重庆小面”与”屠呦呦获奖争议”有直接关系!

在“重庆小面”50强之中,有一个镜头,给了一位中年妇女,解说词说到,她在店里负责“抄面”,一干就是16年。

什么叫“抄面”?就是把面条放到锅里煮,再用竹编的小漏勺把面条盛到放了各种调料的碗里。

这个小店之所以成为50强之一,是因为所有面条都是老板自己亲手擀的,所有调料都是老板自己亲手调制的。

男的老板、女的老板娘、抄面的中年妇女,这3个人组成了“重庆小面”50强之一这样一个集体!

你说,倘若给这个“重庆小面”50强之一颁发诺贝尔“美食奖”,究竟该给谁?

在一片质疑(还不如说是忌妒)声中,有三点评奖依据为屠呦呦个人获奖提供了最佳注解:

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

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

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

答案很明显,非屠呦呦莫属!她获诺奖,当之无愧!

今天早上,我浏览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新华网”,首页是屠呦呦老太太坐在钢琴边的一幅高清照片,标题是:“我还有很多要做的事”。

标题下面,有这样一段文字:没有事先预告,没有官方通知,北京时间10月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

新华社的记者很是敬业,把屠老太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照片都给“扒”出来了,连同坐在钢琴边的照片,一共9幅,第10个页面是如下简短的文字:

──世卫组织认为,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中国作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卫组织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没有事先预告,没有官方通知,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这就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屠老太太!

最后还说诺奖。

不包括外籍华人,除了莫言和屠呦呦,还有两个人获得过诺奖。

一个是刘晓波。

此人1955年出生,当过知青和工人,1984年硕士毕业后留北京师范大学任教。4年后,获文艺学博士学位。2009年6月23日,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经检察机关批准后依法逮捕。2010年10月8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授予因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

另一个是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