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李代俊副院长在全国职教研讨会上分享财会类专业转型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9来源: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作者:江蕾浏览量:2849
近日,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职业教育分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第二十届职业教育改革研讨会隆重召开。会上,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李代俊作题为”思政引领下的财会类专业转型实践”的主题报告,系统分享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思政育人与财会专业建设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成果,为新时代思政引领职业教育财会类专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四川方案”。 红色财经铸魂:构建“333”大思政育人格局 “在62年的办学历程中,生于财政、扎根财经,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历经艰苦创业、加快发展、形成特色的三个办学阶段,培养了4万余名财经高技能人才......”李代俊在报告开篇回溯了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办学初心。她表示,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培养“精业致能、理财至诚”的财经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构建起“社会人-职业人-财经人”三层递进品质模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财经育人体系。 针对当前思政育人中存在的“理论基础不厚、平台聚力不实、路径融入不深”等突出问题,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创新探索出红色财经文化赋能的“333”大思政育人格局。 在理论根基筑牢方面,学校打造“三中心”科研矩阵,引进行业专家26人联合攻关,先后获批四川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各1个,立项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教改课题4项,产出13项省级党建与思政精品项目,为思政育人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 在育人合力凝聚上,学校构建“三平台” 实践载体:全国红色财经文化论坛已成为行业学术交流与精神传承的重要阵地;红色财经文化馆以党史为主线,生动诠释了“信仰坚定、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严谨理财、守正创新”的红色财经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则通过“红色引领、一体五维”模式,从诚信、匠心、廉洁等维度深化文化浸润。 在育人路径贯通上,学校推动思政元素“三融入”:融入课堂教学,开发《努力餐》等虚拟仿真资源,挖掘红色会计、红色财税等专业特色思政元素;融入校园活动,依托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系列主题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组建的3支大学生宣讲团入选 2024年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近三年斩获各类奖项50余项。 专业群协同:打造会计专业思政育人体系 作为省级双高专业群,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如何将思政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李代俊从机制、路径、方法三个维度介绍了系统性设计。 “三机制”构建保障体系是核心支撑。学校推行“党建+业务双肩挑工程”,将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实施班导师兼党员联系老师制度,实现“党建指引业务、业务落实党建”的双向赋能;成立由马院教师、辅导员、专业骨干组成的课程思政研究小组,精准分析行业需求、岗位要求与学情,构建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创新“1+1”双负责人团队模式,每门专业课配备1名思政教师与1名专业课负责人,共同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教学活动,确保“门门课程有思政,人人能做思政,人人会做思政”。 在育人路径上,专业群构建“三阶六步”体系,遵循“职业人— 财经人—工作楷模”的递进规律,将12个育人主题分解到6个学期,形成“基础认知→实务应用→价值升华”的育人链条。各专业据此绘制课程思政图谱与矩阵,横向形成同学期跨课程“大思政主题链”,纵向实现三年培养梯次提升。同时,打造包含思政专题库、四川文化库、思政元素库的资源集群,入库案例均具备“鲜度”“温度 ”“锐度”,增强育人感染力。 教学方法创新上,专业群开展“情境—实践—数字”三维革命。课堂实施“情境化+任务式”教学,通过“财务人员面对违规操作的抉择”等场景设计,让学生体悟职业价值;构建“课堂微实践—职场沉浸式体验—社会服务提升”三维实践环境,依托金蝶数字财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平台深化认知;拥抱数字技术,开发财务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项目,举办“AI 重塑财务管理”系列讲座,开展“人无信而不立”等短视频创作活动,契合Z时代学生认知特点。 这套体系成效显著:专业群获评国家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各 1 个,立项国家、省级“双带头人强国行”项目各1个,荣获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院系、课程思政标杆院系等多项荣誉,3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会计专业转型:从课堂到社会的全链条实践 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样本,李代俊详细阐述了思政引领下的专业转型实践。 “双融合”教学团队是转型的“引擎”。组建“会计教研室党支部+教研室”“专业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三维团队,实现党建与业务、育人与教学、专业与思政的深度融合。团队实力雄厚,拥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8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1名、“四有” 好老师2名,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计职教楷模”1 名、“会计职教新秀”2名,“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1个。 精准定位育人目标是转型的“导航”。结合数字经济需求,专业确立培养“诚信重责、敬业精益、合作创新”的高技能人才目标,解构出包含红色会计精神、正确三观、职业精神的品质图谱,着力培育能从事会计核算、财务共享、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工作的数字化财会人才。 “三阶六步”贯通四课堂是转型的“路径”。一课堂构建“基础操作→应用协同→价值创造”的数智化能力模型,通过《Python程序设计基础》《RPA财务机器人开发》等课程培养数字技能,对《企业会计实务》等传统课程进行项目化重构,植入12个思政活动;二课堂依托“立诚弘毅会计协会”,实施“会计精英培育计划”,开展 “红财启航,智行未来”中小学生宣讲活动,覆盖学生超1000人;三课堂聚焦实践,近三年学生获全国/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18项,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清廉正直红管家——红色理财专家郑义斋》等多篇调研报告,2支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宣讲团;四课堂深耕网络育人,学生作品获“挑战杯”红色专项国奖2项,入选四川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作品。 服务社会是转型的“价值体现”。2024年10月,会计教研室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团队开发“四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对账数字员工应用软件”等获软著权;为16个村提供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开展企事业单位数字化转型培训20多期、覆盖上万人次;与龙泉驿区财税服务协会共建区域财税新生态;年培训财务管理人才超5000人次;赋能乡村振兴,成员受聘为四川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级辅导员;在广元朝天区建实训基地;赴凉山州、眉山等地开展财经素养普及;让思政育人成果辐射社会。 展望未来:让思政育人成为专业建设的“钙元素” “课程思政不是附加题,而是必修课;不是表面文章,而是融入血脉的养分。”李代俊在报告结尾表示,学校下一步将在全校专业群推广会计专业群的实践经验,深化“四维多元”评价体系,让思政育人如“钙” 般强健专业建设筋骨。 此次报告引发与会代表热烈讨论。从红色财经文化铸魂到四课堂协同育人,从数字技术赋能到社会价值辐射,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的探索正书写着思政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文由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统战部提供 |
责任编辑:杨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