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服务两手抓 且听四川工商学院教师沈玉杨的“育人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08来源:四川工商学院 作者:王俊 通讯员 李帅杰浏览量:2549
7月7日,四川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公布“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活动优秀作品名单的通知》,四川工商学院办公室副主任沈玉杨的作品《平凡岁月里的不平凡》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成为一等奖里唯一一所民办高校代表。 沈玉杨坚持“同心同德,励志弥坚”的工商精神,在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1年留校工作以来,她一直坚持行政工作和课程教学齐头并进,踏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两手抓。 正如其作品中提到的那样——师者匠心。作为普通话省级测试员,在普通话课上,沈老师通过不断地鼓励和陪练,让来自偏远农村有浓重口音的学生,顺利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并鼓励学生前往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个人价值。她坚定地认为教育公平,就是要从消除语言自卑开始。 在乡村振兴路上,沈玉杨4年间频繁往返于对口帮扶的凉山州盐源县塘泥湾村。她积极在村里开展推普工作,教当地孩子和村民们说普通话,教村民通过直播带货销售自家农产品,让扶贫先扶智落地生根。“教育不仅能改变一个人,还能点亮一个家庭。”提起这段经历,她满怀深情地说,教育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培育“造血”能力。“我们带去的不仅是语言技能,更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在美育课堂上,沈玉杨始终坚信“文化自信源于深刻理解,传承创新始于真心热爱”。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三苏祠,采取“穿越时空的对话”教学形式,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四川工商学院的全体教职工,都在身体力行地传承学校创办人王六章董事长的‘三心三实’办学初心。”沈玉杨表示,作为民办教育工作者,大家甘愿做教育园地里的苔花,虽小如米粒,也要绽放出牡丹般的赤诚。“因为我们知道,教育的进步需要参天大树,同样也离不开茵茵绿草。” 用创新的方法传承文化,用专业的态度诠释敬业,用无悔的坚守书写奉献,用平凡的故事铸就不平凡的高教生涯,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在默默践行教育家精神。沈玉杨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这些话语。教育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我们坚信,四川工商学院还有无数个“沈老师”,他们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为学校“双高发展”“申硕建大”乃至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王俊 通讯员 李帅杰) |
责任编辑:周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