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王蓉琴心理名师工作室开展微论坛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08来源:四川省大邑县职业高级中学 作者:张红 通讯员 王蓉琴浏览量:2467

2021年1月8日晚,成都市王蓉琴心理名师工作室如约开展每周一次的微论坛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如何撰写物化成果》,由工作室的范英老师主讲,全体工作室成员参与。研讨活动分为三个部分:什么是物化成果、物化成果包括哪些内容、撰写物化成果的注意事项。

微论坛活动伊始,范老师带领全体研修员围绕“你认为物化成果可能包括哪些内容?”进行头脑风暴,不仅活跃了研讨活动的气氛,也可以从侧面了解研修员对该主题的起始认知状态,为后面的内容讲授奠定基础。

范老师认为,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团队通过对某一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讨而获得的成果。它是团队实践思考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能对某一领域的发展起到指导性和推动性的作用。而研究成果中的物化成果,则包括专著、译著、专利、论文集、校本教材、优秀教案或活动设计汇编、个案汇编、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学生作品集等。

接着,范老师介绍了撰写物化成果的注意事项。首先,物化成果要和预期成果中的物化成果部分相呼应,这样有助于课题的顺利结题;其次,撰写物化成果时要注意区别过程性资料和物化成果,体现物化成果的研究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过程性、工作性的资料,这些资料可能并没有成果的成分或成果成分较少,它们只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如研讨会纪要、研究日志、照片等,只是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而不能算作是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所以撰写物化成果时需要注意以上两点。

最后,领衔人王蓉琴老师对此次论坛做总结。她首先肯定全体研修员非常准时、认真、坚持参与每周一次微论坛的积极行为,因为这样的坚持和积累,会让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之路上走得更扎实;其次,王老师指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他人没有意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时,工作室着手开始学习做课题研究;在他人也开始学习如何做课题研究时,就要学习怎样做优质的课题,这样才能保持走在同行前列。最后,王老师鼓励所有的研修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申请级别较高的科研课题。

问题因讨论而变得更为明晰。在此次微论坛中,老师们就物化成果的概念、分类和撰写注意事项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参与学习的研修员们表示,通过此次的学习澄清了自己之前对于物化成果的误解。相信通过此次学习,大家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对于物化成果部分的撰写会更严谨、规范。(张红 通讯员 王蓉琴

责任编辑:魏敏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