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中学教科室副主任 何昌裕
发布时间:2016-12-12来源: 作者:浏览量:1519
金花中学教科室副主任 何昌裕 网络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互动模式,改变了师生获取知识方式。它能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动感材料,能把学习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但是用的不好将会冲淡语文课堂,绊住教师的脚步,减弱教学实效。整合媒体资源,注重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契合,会让语文教学景上添花。 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对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出无限的光彩。 一、媒体运用让语文课堂妙笔生花 (一)、视听盛宴让使学生情感震动,情境激趣。 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多媒体,我们可以特别利用场景的对比,形象的比较,声响的渲染,视听盛宴,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受到情感的熏陶。 放一则故事、一幅幻灯片,播放一段录像或一段音乐。以 “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 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没有夏天小池塘里的美丽荷叶具体影像,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场面,蜻蜓立上头的诗句布景,学生无法达成爱莲的情感,更体会不了莲花之君子的主旨。 如曹操的《观沧海》,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片断可谓绝佳:鲍国安所演的曹操站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胸襟开阔,高声吟诵《观沧海》,是教师一般性范读、甚至是专业播音员也无法企及的。 再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通过播放《父亲》这首歌曲并用多媒体展示父亲辛劳的画面来结束全文,能让学生置身于浓浓亲情之中,再次品味亲情,读懂亲情。 (三)情境的创设熏陶学生美感。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多媒体让我的语文课堂绽放无限光彩。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师若果不事先搜集了许多显示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被毁后的相关资料,很难理解圆明园是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也无法体验艺术珍品的含义;如果教师不把雨果所描述的“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图片进行对照,也无法感受圆明园的魅力。如在开展《祝福》阅读教学时,同学们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把鲁迅笔下的女性集中在一起,做成卡片,通过自己的分析、归纳,不仅对祥林嫂的悲剧形象,而且对鲁迅作品中其他的女性形象也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为以后学习鲁迅作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音乐渲染情境 利用《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献给爱丽丝》体会《音乐巨人贝多芬》中主人公顽强坚忍的精神。再如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展现无遗。《敬畏生命》这一课时,“强拆”风行,时有“自焚”事件,有些学生不重视生命,若果体验《命运》乐曲中对命运的挑战、对生命的思考,一定会更理解敬畏生命的内涵。 2、画面再现情境 《桥之美》如果没有多媒体展示中的桥的千姿百态,宏伟隽秀,难于体验桥之美。没有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庐山的秀、黄果树瀑布的壮观……这些美丽的画面一一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我们根本无法体验祖国之美。比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奇特、美丽的雾凇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像银线还是银条?银松雪柳、天云合一、浑然一体的的画面是勾起学生兴趣的媒体辅助。如教学《风景谈》的第一个画面时:播放一个沙漠地区出现驼队的动态画面,由点到线到队到方阵再到猩红大旗耀入眼帘这个特写镜头就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是一种富有动感的美,以及丁丁当当的铃铛的柔声、大小丁当的和谐的合奏的声音通过画面也凸现出来,这里以动态感人,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的风景画。 |
责任编辑:郑皓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