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

发布时间:2018-02-26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18549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成立于2014年8月,是武侯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着力打造的一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公办中学。学校现有教学班级35个,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136人。

211196668.jpg

学校占地约70亩,地处三环以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内绿树红花掩映成趣,环境大气雅致,建筑现代美观,装饰艺术温馨,是师生乐学乐教之净土。

学校办学机制新颖,实施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的“两自一包”办学机制。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最少障碍、最低干扰、最小浪费,实现自己精彩”的环境,教师职业动能和学校发展活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和提升。

一、 以教育综改为契机,深化“两自一包”管理机制

“两自一包”教育综合改革在学校落地生根三年,学校始终围绕“三个转变”的改革思路,不断完善、优化学校内部管理,逐步形成依法民主管理、教师按岗聘用取酬、办学充满活力的学校管理机制。

一是实行管理自主,建立共同治理体系。二是实行教师自聘,建立起岗位激励机制。三是实行经费包干,建立了优劳优酬的工资发放机制。

川大附中西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不仅得到了更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更得到了教育部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

原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到学校调研后,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

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到校调研后批示“希望武侯区进一步扩展试点范围,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为进一步在全省探索和推广提供经验借鉴”!

成都市市长罗强到校调研后批示“很好!可以进一步总结完善方案后,加大推广力度”;武侯区委书记巫敏、区长林丽、副区长潘虹更是多次莅临学校关心和指导工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吴霓在《中国教育报》2018年01月09日第五版发表文章指出:“成都市武侯区‘两自一包’改革,是基层探索‘管办评分离’很大胆的举措”,“在人事权方面,教师自聘,实行长短合同制,这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2017年12月22日的《中国教育报》在第3版《管办评分离激发教育新活力——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综述》一文中,以川大附中西区学校为例,称“川大附中西区学校的实践是教育领域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的一个缩影”。

中国教科院《科研与决策》2017年第3期以“让学校的办学活力自由迸发”为题,对武侯区“两自一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做了详细刊载。

《中国教育报》于2016年3月29日以《一所公办校“松绑”之后》、《成都武侯区试点“人财事”权下放学校 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4月1日《给公办校松绑要解几根“绳子”》为题,先后两次在重要版面刊发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宣传“两自一包”改革实践。

“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荣获第五届地方制度创新奖最高荣誉;入选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三周年典型案例;被评为2016年影响成都教育十件大事。

经成都市教育局、省教育厅推荐,学校《公立学校“三权”自主下现代学校制度改革探索》案例通过层层评选,最终入选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主办评审出的“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取得多赢局面的改革成果,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许多学校参观考察学习的对象。三年来,学校共接待各地教育考察团85批次共1500余人次参观访问。

二、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狠抓“三课联动”创新实践

2017年,立足学校实际,加强和完善了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全面落实“以小组合作为载体,问题导学为核心,导学单的使用为保障”校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聚焦“三课联动”创新实践,向课堂、课程、课题要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一)以师为根抓课堂,“问题导学”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堂是质量的生命线,学校狠抓课堂质量。因为学校和教师年轻,课堂是核心,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是重中之重。

一路走来,欣喜于课堂研究所带来的改变:课堂上,学生们开始围绕问题潜心思考了,爱发言了,表达中有了更多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学生们在结对帮扶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和集体归属感;年轻的教师们发自内心地明白了有思想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要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课堂的变化、学生和老师的变化都在学业成绩中得到突出的体现,全区“初中各年级生源性目标任务达成度”考核中,三个年级达成度均居全区公办学校第一。

3.细化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质量管控

本学年,学校不断实施规范、科学、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探索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质量管理,向过程要质量。强化团队意识,加强集体备课合力。2017-2018学年度上期,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和地理组承办6次国培、市区级教研活动。

在这样的发展体系下,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积极向上,虚心好学,专业成长喜人,在区内崭露头角。成都市2017年“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中,学校教师获市二等奖1人次、区一等奖4人次、区二等奖4人次、区三等奖4人次。在武侯区第十四届现代课堂教学大赛中,学校教师获市区级一等奖20人次  区级二等奖8人次。在成都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评选活动中,学校教师获市级二等奖1人、市级三等奖1人次、区级一等奖2人次、区级三等奖1人。

同时,学校教研组捷报频繁传:

语文组:武侯区一等奖3人次、武侯区二等奖1人次、武侯区三等奖1人次;

数学组:武侯区一等奖11人次、武侯区二等奖8人次、武侯区三等奖1人次;

英语组:成都市二等奖1人次、武侯区一等奖3人次;

物理组:武侯区一等奖1人次、武侯区二等奖8人次、武侯区三等奖1人次;

化学组:武侯区一等奖3人次;

思史生地组:成都市二等奖1人次、成都市三等奖1人次、武侯区一等奖4人次,武侯区二等奖2人次;

音美心信组:成都市二等奖1人次、武侯区一等奖1人次、武侯区三等奖1人次

(二)以生为本抓课程,“分层分类”促学生个性化成才

学校整合国家必修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竭力打造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分层分类课程体系,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分模块的课程改革,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每个学生学会选择、感受成功,促进差异化发展、个性化成才。

1.分层课程:学校在中考科目中实施分层课程,按学段分层推进,七年级主要聚焦于分层辅导;八九年级开始推行分层课程,学生走班进行学习。学科教师分层备课、分层次、分模块开发教学资源,形成了不同的教学课程内容。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从八年级起把学生分成两个层次: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或一般,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B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自主学习意识较强。每位分层课程教师负责本班AB层学生,双班进行组合,学生根据教师开课的时间和地点,走班上课。

2.分类课程:实施丰富多彩的分类课程,七八年级学生选课走班学习,主要有两种分类形式。

(1)学科常规分类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课在国家法定课时内实施同时走班分类学习,学校现开设四门音乐课程、四门美术课程、两门信息技术课程、两门心理课程。体育分类课程实施“2+1+2”的模式,即每周两节课完成国家规定教学内容,一节足球特色课,另外两节作为分类课,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人开设两门不同类型课程,目前开设有田径、羽毛球、篮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排球和足球八个项目十五门课程。

(2)综合分类课程

涵盖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健康与生活、运动与竞技等七大领域。全校教师根据自身特长自主开课,向学校课程中心提交课程项目计划书,审核通过后开课。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跨年级走班选课。

本年度共有91位教师申报了152门分类课程。丰富的课程不仅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也使学生近一年来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三)以研为导抓课题,“研究平台”促学校跨越式发展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武侯区教育局推动下,由学校进行的试点改革开创了我国公立学校在“人权、事权、财权”自主条件下探索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先例,堪称对传统体制和管理模式之破局,体现了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自我削权、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探索的成果将为破解武侯区乃至全国教育发展中的编制困局、教师进与出困局、绩效工资困局、科学管理困局、提升教学质量困局以及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供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将会对武侯区乃至全国中小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17年3月21日上午,学校隆重举行了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公立学校“三权”自主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探索——以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为例》开题会,正式拉开课题研究项目。2017年11月该课题获得四川省第三届教育发展改革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在成都市教育科研课题阶段评选中获优秀奖。学校课题组代表武侯区在成都市优秀课题展示交流会上进行展示交流。

一是强化课题研究意识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校办学层次最有效的途径。为了强化课题意识,提高参研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水平,学校聘请专家驻校指导课题研究,多次举办课题研究工作校本培训,使年轻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课题研究离自己并不遥远。2017年11月,学校涂翠萍、吴豪、黄媛媛老师独立承担的课题在<<中学智能机器人开发和应用>>在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及教育装备研究“十三五”规划中成功立项。

二是课题研究、常规工作一体

从学校发展和需要实际出发,为了解决学校在改革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学校办学效益,选取和学校发展密切相关问题作为课题,即“办学机制探索”“共同治理研究”“管理扁平化探索”三个方向,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及社会资源展开研究。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常规性工作结合起来,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学习、问题探讨、经验提炼等渗透到日常的工作运转中,让常规性工作服务于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做到工作中研究,研究中优化,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

三是搭建课题研究平台

1.搭好专家驻校指导平台。学校科研的开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更离不开专家的问诊把脉。学校聘请科研领域的专家,驻校指导,为学校科研提供智力支持。

2.搭好成果收集与呈现平台。积极收集、整理研究过程的资料,有助于学校加深对课题本质的理解与认识,有助于对课题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四是科研初效果

1.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学校逐步形成了依法民主管理、教师按岗聘用取酬、办学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

2.《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两自一包”改革方案》荣获四川省第三届教育发展改革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3.学校受邀在中国教育科学院首场“实验区教育局长谈教改”论坛上作专题汇报,全面介绍“两自一包”改革经验。中国教科院田慧生院长亲自主持论坛,曾天山副院长点评认为学校的“两自一包”改革“形式新、水平高、效果好”,体现了政府“放管服”的改革精神,印证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双赢作用。

4.2018年1月,在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案例推选活动中, 学校胡平校长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自主全员”实践德育

2017年,学校围绕“立德树人”“自主全员”的德育工作理念,创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着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行,积极践行“习惯”“责任”“成长”的德育主题,不断强化德育常规、创新德育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日清双轨”逐步建立起了学生自立、自主,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全员德育体系。

(一)养成教育常态化。学校致力于培养“六立三强”的阳光青少年:立于惜时,立于目标,立于进取,立于理解,立于合作,立于担当;强于学习刻苦,强于身体健康,强于做事认真。坚持培育学生“早到先读、小组合作、自主规划、日清周结和积极锻炼”五个好习惯。学校要求学生早到入校单列行进,进入教室要求入室即静、落座即读;班级管理实施小组合作互助,好帮 差的方式;每班每天下午放学时都要进行班务小结,每周五要进行总结,力求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断强化学生自主规划和自我管理,使习惯养成教育成为常态。

活动开展多样化。一是在常规活动中,实践德育修德。通过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爱校爱家、感恩爱心、尊老爱幼、励志成才、文明礼仪、法制安全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每周升旗仪式是全校师生非常重视的活动,定主题、定国旗下演讲,如常规主题、梦想主题、感恩主题、安全主题、爱国主题、诚信主题等。在常规活动中实践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德行。二是通过环境育人,渗透德育教育。学校通过在校园中的不同区域建造了颇具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的文化设施和标志性建筑,以及教学楼内的走廊文化设计以鲜艳明快的色彩和独特的内容呈现,彰显出学校育人特色。各班都有自己特色班级文化墙和班级论坛等,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等活动中自主感悟、生成、内化,从而实现育人目标。四是强化德育激励机制。着力开展每周一次的“明星班级”“明星教师”评选,开展德育先进集体、优秀班主任、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卓越学生、单项优秀学生等多项优秀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三)过程管理全员化。2017年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强化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实施责任落实制;二是形成以学校为牵引,班级为主阵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三是贯穿“习惯”“责任”“成长”为德育主题,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四是以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发挥家委会引领作用为重点,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培训经验交流会,请社区负责人、家委会成员到校开讲座和参与德育管理。五是实现全员全程参与管理,实施“日清双轨”制,即学生通过班集体、学生会、校团委等组织,实现学生日常事务自主管理,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管理成效。教师实施“今日我当家”制度,全校教职员工分成10个组,每组8人,在值周行政带领下,每组值日一天,这一天学校所有的大小事务均由值日组负责管理、协调。“日清双轨”制的实施,不仅树立了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也挖掘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潜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解决差异和矛盾,帮助学生自主认识、实现自我成长。真正实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生生都是班干部,师师都是管理者”。

四)德育课程多元化。2017年,学校倡导“差异发展,个性成才”来积极探索和发展特色教育。学校要求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必须掌握一门艺术和体育技能,以艺体常规分类课和综合分类课为载体,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潜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各类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有所获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个人修养。学校坚持构建大德育观,以人为本,实现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和其他各类教育活动中,身心协调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选择、感受成功,从而真正实现在实践活动课程中修德养能,全面和谐发展。

2017年,学校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比赛获奖情况: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定向锦标赛荣获一项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四川省第二届青少年打击乐比赛荣获金奖;四川省首届运动舞蹈大赛,荣获初中组第一名;第十四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比赛获得一等奖四项,二等奖四项;第十五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比赛获得一等奖五项,三等奖十项;2017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区选拔赛华西区赛一等奖;“2017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四川分会场暨四川省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定向比赛”四项第一、五项第二;四川省学生运动舞蹈联赛(成都站)健美操一等奖、体育舞蹈二等奖;“舞动中国-排舞联赛”(四川赛区)暨第二届四川省学生排舞比赛一等奖;四川省学生电脑绘画活动两名同学二等奖,三名同学三等奖。

成都市中小学班级课堂器乐比赛,学校代表武侯区参赛荣获全市第一名;成都市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学校代表武侯区参赛,荣获校园集体舞专场荣获第二名(一等奖)、表演唱获二等奖;成都市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一等奖;成都市中学生武术锦标赛一等奖;“运动成都”2017年成都市第四届“安利纽崔莱”全民健身运动会成都市中小学生健美操、啦啦操、街舞总决赛有氧舞蹈5级第一名和全民健身操(舞)规定套路第一名;“运动成都”2017年成都市第四届“安利纽崔莱”全民健身运动会中、小学生排球冠军赛男子一等奖,女子二等奖。“运动成都”成都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成都市中小学生健美操总决赛有氧舞蹈第一名、踏板健身操第一名;成都市中小学生无线电侧向锦标赛一等奖;成都市第三十三届青少年科技活动一等奖。

三年多来,在川大附中西区人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收获了显著的教育效益、社会声誉以及发展的希望。学校将继续把视点定向教学工作,把视角聚焦学生发展,把视线指向学风形成,把视野朝向课程改革;以学校队伍建设为改革突破口,以学校校本教研为引领,切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深化学校文化和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学校科学发展的活力和水平,保持学校教育教学高位、现代、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刘翰彦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