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发布时间:2025-05-06来源:四川教育在线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2863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创建于1946年,现为省一级示范性普通完全中学,占地面积75.7亩,有白果林(高中部)和抚琴(初中部)两个校区,共69个教学班、3700余名师生。学校秉持“向上向善,知行合一”的校训,坚持“面向全体、全面育人;尊重差异、多元成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基础深厚、不懈追求、持续生长的美好未来创造者,是一所底蕴深厚、数理见长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校秉持“全面+差异”品牌理念,高初中“4+2”的育人模式。建立“三史一观”文化体系,实施由中国科技史、中国教育史、学校发展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成的三位一体教育范式。开设多元化校本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建立了个性化指导机制,独创校园足球“369”工作模式,近年高考质量连续提升、中考质量稳居前列。 学校曾荣获教育部中法百校交流计划学校、全国优秀校园足球学校、中国中学生体协理事单位、中学生体协足球专委会副主席单位、中国科协首批“2049”项目实验学校、国家二级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普通高中“强基计划”生源学校、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学校、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省阳光体育示范校、省品格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示范校、成都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表彰的脱贫攻坚专项工作“记功”集体、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市首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市第三批教师发展基地学校、市人文特色高中等荣誉称号。 “上善课程”点亮多元未来 成都十八中基于对“上善若水”的内涵理解,提出“以善为本,以德为先,文化兴校”的内涵发展思路,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静水流深,德润心田,智变育才,和雅共融,慧启未来”的“上善”教育哲学核心表达。 创建“人文底蕴、数理突出、大中贯通、创生学习、全程培养”的课程特色,助力十八中的学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勇于挑战、灵活应变,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科技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力,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人文底蕴:作为成都市人文特色高中,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充分挖掘“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内涵,通过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时代使命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大路径,构建了“微光行动”足球课程(帮扶大凉山女童),“拥抱经典”跨学科项目式课程(包含人文经典、红色经典、学术经典等序列),博物馆研学课程(川大历史博物馆、省博物馆、武侯祠、杜甫草堂等)、法语国际课程等课程序列,涵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 数理突出: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1+3”数理特色课程供给模式:“1”,即以学科能力、学科项目、学科竞赛、学科实验四大阵地,打造数学学科人才贯通培养体系;“3”,即提供智能交通工程大高衔接课程(物理)、生命科学大高衔接课程(生物)、环境科学大高衔接课程(地理)三类大高衔接课程。 大中贯通:主动联合大学办高中,将学科课程向上贯通,打造“四公里高校半径课程群”,与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等建立长期合作。 创生学习:将课程定位从“知识传播”转向“知识生产”,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实践性的课程设置,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表现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全程培养:创建家国情怀、品格教育、科技创新、劳动实践、国际交流、艺术审美、解忧树洞等特色教育课程。强调课程育人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对学生发展全程关注、全程规划、全程支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让学生在自己的优势和天赋上持续增量。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