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竟然有个需要开学“走后门”的班级
发布时间:2018-11-01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3079
杨海菲,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三原外国语小学,开启了她的教师生涯,“大四班”班主任一当就当了十多年“杨美丽”“菲姐”“菲妈”……这些昵称里满满的都是学生们对她的喜爱。 杨海菲老师 之所以叫“大四班”,既是缘分也是巧合,“杨美丽”从进入三原中学后带的几届学生,都是四班,从带的第一届四班开始就自诩为“大四班”,寓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杨老师连庄4届,“大”字精神届届相传而广为人知。 杨老师和孩子们 每到开学前,很多家长就慕名而来,开始“提前预定”她班级的名额。她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些“关系户”孩子们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消极怠工”转变成“力争上游”,班级的每一次进步,学生的每一次改变都让孩子和家长更加信赖她、尊敬她、想再多爱她一点。 家长们的“提前预定” 不抛弃不放弃,不允许任何孩子掉队 “一直觉得学生要喜欢上课的老师,才会主动喜欢上这门学科,也愿意把这门学科学好。”为了走进学生们的心里,更好的引导他们,作为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的杨老师,开学之初都会与家长和学生分别单独沟通交流。每周3天到寝室,与每一个学生说“晚安!”。 对于跟不上或者厌学的学生,她从不放任不管,特别喜欢从这些学生抓起。 大四班班级展示 小雅是一名从乐山转过来的学生,平时非常安静。由于地区教材的差异,在初一第一次考试时,150分的数学,小雅只考了30多分,自卑感席卷而来。杨老师非常心疼又内疚,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她把数学补上去!”。课间休息、晚课前后的空档,杨老师都会让小雅来办公室,一对一的为她讲解数学难题。 没有父母在身边,杨老师担心小雅周末留校感觉孤单、不适应,她总会打包一些小雅喜欢吃的美食带到寝室。 杨老师点点滴滴的关心,小雅温暖在心里,践行在行动中。为了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杨老师的付出,小雅买了很多习题、参考书来练习。周末时,小雅会让杨老师帮自己检查作业,然后再自己查找问题,分析问题。经过一年开小灶“恶补”,小雅的数学考了100分,比开学前整整提升了70分! “小雅的进步是一点一点的,从30、40、50……每次基本是以10的速度稳步前进。”小雅的数学成绩最后稳步在100多分,这让杨老师很欣慰。 “我看到小雅现在是一种‘我要学’,而不是‘让她学’的状态,变化真的太大了,真的很感谢杨老师。”看着小雅的进步,小雅的妈妈在微信上给杨老师发了一条长长的感谢信息。 “杨老师经常会把学生喊到面前,面对面地为他们批改作业,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下次应该怎样解这样的题,让孩子们一起进步。”小畅的爸爸很感谢一直以来杨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和帮助。 也正是杨老师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给予了孩子们最大的鼓励,让他们突飞猛进。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班级巩固率100%,直升就读率100%,上一届大四班年级前15名就占了8个。 杨老师办公桌上堆满学生们的“爱” 让学生强大,有尊严的生活,把握未来 “我们不是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多优秀,更希望他品行端正,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大四班大多家长刚送孩子们到三原中学时对杨老师的初衷。 但杨老师并不完全认同家长们的观点。良好品行、快乐成长的前提是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好的成长氛围、学习环境,从长远来看,快乐成长也无从可谈。 “大四班孩子们的家庭条件都不差,可是如果没有了父母的庇护,他们还能无忧无虑的生活吗?如今为孩子创造的财富都是一时的,让自己的孩子强大起来,有担当、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才是王道!”杨老师通过行动和一点一点的言语渗透,让家长明白孩子处于良好环境的重要性。 “不是说一定要让孩子考上一所名校,如果想自己的孩子将来生活得有尊严,过上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当你离开时,你看到孩子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照顾好自己,你才能放心。”这是杨老师经常和家长们说的一句话,也是值得所有家长深思的一句话。 “杨老师真的是用心良苦,不仅教育好了我们的孩子,也让我们家长也受益匪浅。”杨老师的循循善诱,让大四班的家长们也喜欢上了这位杨老师,并从心底里感谢杨老师对他们的影响。 学生、家长、老师三方的自由交流平台 杨老师不仅为家长们讲道理,也身体力行。每个月考结束后的质量分析报告和每周的学生自主手册,杨老师都会认真查看,并写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自主手册已经成为学生、家长、老师三方的交流平台,大四班的家长们对于质量分析报告和自主手册都很重视,都会很认真的写上至少500字。两张A4纸上面被孩子和家长的文字写得满满当当的。 “自主手册拿在手,(不用看名字)就能知道哪一摞是我们班的。”杨老师自豪的说。 传递爱,温暖大四班,照亮山区孩子童年 从读大学开始,杨老师就会时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来到三原后,她也没有闲着。 “如今孩子们生活得都很舒适,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生活疾苦。”杨老师希望通过公益活动,不仅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5年,杨老师从朋友那了解到宜宾市兴文县毓秀乡的方碑小学条件很艰苦。在这里没有自来水,孩子们靠接雨水生活;全校只有一个班,24个孩子,不论年级、年龄,全部挤在一间教室上课;全校教职工仅有一个人,集老师、校长、后勤于一身,身兼数职,苦苦坚持。 杨老师在班级发起了募捐,希望能为方碑小学的孩子们送去六一的礼物。在经过多方协调后,杨老师带领大四班的孩子和部分家长们来到了450公里外的方碑小学。 学校坐落在一座山上,需要坐大巴,转小巴,再步行。辗转数次,新衣服、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等终于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别说穿好看的衣服,他们连穿干净的衣服都特别难。”据杨老师回忆,送完礼物,一位家长对方碑小学的小樊说:“你真可爱,我可以亲你一下吗?”小樊低下头说:“不行……因为……我脸上脏……” 2017级大四班捐赠活动 “我们深知生活是艰苦的,却并不曾有这么深刻体会,这么强烈的冲击。”大四班的孩子们在看过方碑小学的弟弟妹妹们后,有着深深的感悟。 “她以前对弟弟很不好,但从方碑小学回来后,她对弟弟很好了。”小琪的母亲说,这件事情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真正触动到了她的内心。 给方碑小学弟弟妹妹的一封信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是善良的,只是他们需要有人的引导和启发。杨老师说:“我通过自己的力量影响到全班50多人,哪怕他们每个人只能影响一个人,那我影响的就是100多人。”杨老师散发出的正能量为孩子们开启了另外一扇窗,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正是由于杨老师的影响,如今,方碑小学得到了一品牌车委会的长期赞助,这里孩子们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今年大四班又将资助下一个学校。“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希望通过我们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杨老师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爱,温暖着孩子们。(赖波 ) |
责任编辑: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