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实验中学再次扬帆远航
发布时间:2017-12-19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3470
依山傍水,风雅幽静。斯有一校,卓尔不群。始建于1983年的四川省金堂实验中学,位于天府花园水城——金堂赵镇。秉持着“德智并重,彰显个性”的办学思想,金堂实中人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用理想去创造那一个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生命,“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等众多荣誉纷至沓来。 在金堂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胡昌国的带领下,近年来,金堂实验中学捷报频传,连续三年获得初中“教学质量提升优秀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考评优秀学校”以及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该校的市“十二五”课题获得金堂县科技进步奖,并荣获“成都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为顺应新中考、新高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推行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建设,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2017年,金堂县委县政府投放1.3亿打造全新金堂实验中学,一万多平米的综合楼、四千多平米的学生食堂、三千多平米的风雨球场将拔地而起,硬件、软件双升级,金堂实验中学将再次扬帆远航! 立德树人良教圆梦 四维驱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十年磨一剑,几代金堂实中人呕心沥血,用自己的良心和汗水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逐步探索形成“立德树人良教圆梦”的办学理念,以及“让走进来的人都自信、让走出去的人都成功”的办学目标。胡昌国校长认为:德是立身之本,人无德不立,老师有德,才能树人;教以致远,良教方能为金堂实验中学学子奠基,有了良好的老师,才有可能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助其成人成才,实现梦想。 据介绍,目前金堂实验中学共有专任教师200人左右,省特级教师1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名优骨干教师百余人。该校教学副校长孙成礼表示,学校始终把教师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抓常规、促内涵、行科研、重引领,四维驱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首先从精细教学常规、全面执行教育方针入手,狠抓学风、考风建设,拓展校本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落实行政下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加强指导引领和督促。细化常规标准,严格检查评比,做实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加强集体备课,落实公开课、听评课管理,以期全面提升教育品质。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金堂实验中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想方设法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邀请教育教学专家王明宪、李庆九及常青树专家团赴该校指导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和校内外教育教学研讨会,以及四川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省市县级平台学习。此外,学校还十分重视班主任的培养和引领作用。首先是学校加强班级德育量化考核,严格执行班主任工作“三到场、六到位”的考核制度;学校为每一位班主任建立班主任个人成长档案,落实每周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或经验交流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德育工作年会,并整理出版金堂实验中学《德育论坛》;围绕班主任工作定期开展各类培训,先后涌现出多名市、县级优秀班主任,多次代表金堂县参加成都市班主任技能大赛并获一等奖。 在金堂实验中学,教师们人人可做科研,人人能做科研;以研促教,科研兴校。该校的成都市“十一五”、“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均获市县表彰。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感染着每一位老师。副校长杨强扛起学校德育工作重担,仍每周十余次站上讲台授课,“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课堂上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相互感应,是一种共享的幸福。”在金堂实验中学,课堂是老师眷恋的地方,所有管理岗教师均一线授课,他们常一天“驻扎”在校15小时,听课、查寝、跨年级授课……示范引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浸润进老师的教育理念中。“不努力对不起学校,对不起学生,更对不起自己!”这是常挂在金堂实验中学老师嘴边的话。青年教师甚至主动跟名师结对,“拜师结对”活动、名师课堂开放日示范课、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课、转转课、年级视导课在学校常态化开展。目前,该校已有多名青年教师顺利地成长为市、县级骨干教师。 四川省金堂实验中学大门。 夯实常规立足课堂 推动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教学常规是教学之本。“教育应走进生态,回归本真。备课上课、批复作业、关注学生学情……看似最平凡、最基础的环节,正是教育人最应执着之处。”副校长孙成礼说,迈小步,不停步,凭靠这滴水石穿的坚持,学校精细化落实教学常规,实施量化检查评比。学校构建教学常规管理网络,从校长巡查课堂、行政到班包科,到年级组定期检查、教务处全面督查、定期教学视导等方式,这种立体式的、不定时的交叉检查督导,始终让教学处于全程的管理之中。 与此同时,金堂实验中学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促进教学。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教学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操作新媒体设备,改变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3E课堂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借力乐培生数据处理系统,智学网数据处理系统等,有效推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金堂实验中学的“1525课堂改革”取得良好效果,得到了全县教育系统的赞赏。所谓“1525”,即以“少教多学”为课堂教学原则,以“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活评价”为教学理念,实施“小组合作,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结合课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归纳点拨、训练反馈、拓展延伸”的五个环节开展课堂教学探索。改革收到了良好成效,切实做到“老师精讲,学生多学”,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以明显提升。此项课堂改革的配套市级课题《中学学科教学设计与备课组有效运行模式的实践探究》不仅出版了成果集,还获得了金堂县科技三等奖、成都市优秀课题,学校在县内各类课堂教学改革交流、赛课中也成绩斐然。 基于入口分数线较同类学校低近百分的生源现实,金堂实验中学教师用“追辅”圆学生的升学梦。在金堂实验中学,不论走进哪个办公室,行军床是标配。“午饭半小时解决,休整十分钟搞定”,是该校不成文的规矩。“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周要问老师20个问题,错难题、学习方法、心理疏导均可。每名教师都有本‘教师记录手册’,详细记载每天追辅的学生,辅导内容及效果。”课后、午间、晚自习,“追辅”的身影随处可见。从“追辅”到“追问”, 金堂实验中学用一股无形的力量悄然扭转学风。 金堂实验中学子在成都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表演集体舞。 金堂实验中学学子参加2016年市级比赛获三等奖。 “三自”教育吐芬芳 家校共育新篇章 为每一位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成才先成人,在学校德育副校长杨强看来,学生的良好品质才是其未来可持续竞争力。“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不少还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他们待人接物不够自信大方,自制力欠缺,学习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也亟待提高。”由此学校依托课题《中学生“自信、自控、自理”教育实践研究》,长期坚持开展培养学生“自信、自控、自理”品质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为了让学生阳光自信成长,该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能力,创立各类校级艺体团队——舞蹈队、合唱团、篮球队、足球队……作为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成都市足球运动特色学校,金堂实验中学还邀请外籍球员到校执教。学生的心门被打开,特别是近年他们代表学校或金堂县出征屡屡获奖、高考艺体成绩连年迈上新台阶,学生喜悦自豪油然而生。如今,该校正积极创建“成都市艺体特色学校”,试图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有意义的艺体学习体验。 自控、自理能力相辅相成,金堂实验中学将这两种能力内化为“自我管理”加以引导,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导,搭建“班级学生督导组、年级学生自治会、校级学生自治会”三维自主管理网。管理网并非虚设,德育处大胆放权,将校园环境卫生、寝室纪律内务、三操质量等工作一并交付各级自治组织动态管理。另一边,小到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大到校级运动会、艺术节,其要职均由学生担纲。“是金堂实验中学让我意识到,我们不是在被动应考,而是学校的主人翁。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也能推动学校变得更好!”一位毕业生骄傲地说。 校风正,学风强,金堂实验中学家长功不可没。作为“金堂县家长示范学校”,金堂实验中学主动将家长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据了解,该校开设“家长讲坛”,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家长互动互学,优化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家庭教育科学化。一位家长由衷欣慰:“我们不仅能在家长开放日到校参观,还能以听课、监考等方式参与到日常教学管理,我们为能贡献力量而成就满满,也以能第三方为学校建言献策而放心。”在开放办学的氛围下,该校多名家长荣获市、县优秀家长称号。 在全体金堂实中人的奋发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近年来,借助于创建成都市特色学校的契机,四川省金堂实验中学从课堂改革抓起,呈现出教学与师资齐飞,课堂与智慧相伴,自主管理与家校联动相容的良好态势,“自信自强至善至美”的金堂实验中学精神得以彰显,也赢得了社会赞誉。乘着这东风,金堂实验中学将承载更多莘莘学子的求学梦,走得更远,更畅! |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