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评价从“终点哨”变成“导航仪”,科大实验重构教学底层逻辑

发布时间:2025-11-19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张旭燕浏览量:2870

当教育的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育,传统的、割裂的“课时”教学已难以承载这一使命。11月17日,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一场以“教学评一体化单元设计”为核心的研修活动,正试图破解这一难题。

本次研修汇聚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及成都高新滨河学校、成都高新新科学校、成都高新顺江学校、成都高新云芯学校的英语教师参与,为教研活动注入多元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次常规的教研,更是一次对英语教学底层逻辑的改革与重构。

内核转变

从“教教材”到“育素养”

 

20251119_001803_000.jpg

本次活动的核心突破点,在于实现了教学设计的“价值回归”。肖佳乐、熊玉琴、刘慧敏、杨雪纯四位教师携手带来团队单元整体设计展示。她们围绕单元目标精准定位核心素养方向,结合教学活动巧妙融入情境化、互动式环节,依托评价设计构建多元反馈体系,以清晰逻辑与创新思路,生动呈现对英语单元教学的深度钻研:单元目标不再是对课文和语法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学生在完成本单元后“能做什么”“能成为怎样的人”的精准画像。教学活动与评价设计紧密环绕这一画像展开,形成了一个“目标引领-活动支撑-评价验证”的闭环生态系统。

20251119_001803_003.jpg

这意味着,教师的设计思维从“我这节课要讲完第几页”转变为“我如何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起解决某类真实问题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品格”。这是从“教书”到“育人”的实质性跨越。

理念·路径·对话

专家引领下的单元教学新视野

成都市教研员薛蕾蕾以《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的理念与实施》为题,开展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专题讲座。

20251119_001803_006.jpg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薛蕾蕾针对教师们提出的教学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为教师们厘清了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关键节点与实施策略。现场互动热烈,思维碰撞不断。

评价革命

从“终点判决”到“过程导航”

“教学评一体化”中最具革命性的,是“评”的定位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价往往是学习结束后的“终场哨”。而在本次展示的优秀设计中,评价是贯穿始终的“导航仪”。

研修活动强调的“多元反馈体系”,将评价嵌入到每一个关键的学习任务中。它可能是学生互评的清单、项目成果的展示量规,或是基于AI的即时口语反馈。这种过程性评价不再只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分数,而是为了及时揭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和方向指引,真正让评价服务于学生的“学”。

这一转变恰如烘焙之道:传统的评价,如同在蛋糕烤好后,才给它打分、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过程性评价,则像是在烘焙蛋糕的整个过程中,持续参照食谱(量规),检查面糊状态(学生互评),并用温度计探测炉内实时温度(AI即时反馈)。它不再只是关心蛋糕最终是否烤熟,而是确保在每一个关键步骤,从搅拌、发酵到烘烤,都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从而真正保障最终成果的品质。

区域协同

构建教师成长新生态

本次研修汇聚区内多所学校的力量,直面“教学评一体化”这一系统性课题。跨校协作与智慧共享,将教师从孤立课堂中解放,构建起开放共研的专业网络。这不仅是资源的整合,更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的重构,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注入持续内生动力。

20251119_001803_007.jpg

展望未来,教师们将持续探索从单元宏观设计到课堂微观落地的路径,推动技术应用走向普适推广。以素养为目标、单元为载体、评价为引擎,在协同共进的生态中,共同驶向英语教育更广阔的未来。(黄小林 通讯员 张旭燕)

责任编辑:毛逸舟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