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460篇“小作文”,省教科院附中班主任李丹与家长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11-17来源: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 作者:江蕾浏览量:2326
三年时间,约23万字,近3000张照片。他以班主任身份,将所带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了自己创建的班级群中,也将自己对学生的爱写进了“云”端。
他,就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教科院附中)初2024届班主任、历史教师李丹。
李丹,省教科院附中校长助理、班主任、历史教师 初2024届6班的一名学生家长珍藏了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群中李丹的每一次“上传”,不仅整理出来,还在孩子毕业即将进入新的学校开始高中生活告别母校时,将自费印刷的100套、每套厚厚的四册《成长纪念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6班·毕业留念》赠送给了李丹以及孩子的每一位同班同学。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孩子们还是会时不时回到母校找李丹“耍”,汇报自己在高中时期的点滴进步。不少家长也将孩子的《成长纪念册》放在了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还常常拿出来翻看,回顾学校老师与家长一道陪伴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的精彩或者有趣瞬间。 故事还得回到2021年8月—— 2021年是省教科院附中开校的第一年,首批孩子8月底进校。李丹担任6班班主任。他说,尽管自己并不是新教师,已经担任过好几届学生的班主任,但在全新的学校面对全新的学生还是第一次。
李丹认为,取得家长们的支持,通过家校协作会对班级管理和学生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他打算像绝大多数班主任一样建立一个班级群,方便家校沟通和交流。于是,他在2021年8月27日夜里写下了《致2024届6班同学的一封信》和《致2024届6班家长的一封信》,并发在了刚刚建立起来的班级群中。在给孩子们的信中,他将自己定位为“领路人”。 2021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同样是晚上,李丹静下心来想了想自己班当天的状况,决定将详细情况报告给家长们,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新学校第一天的情况。
在第一天的记录中,李丹记录了《今日大事记》《作业情况》《常规情况》等6个方面,也提醒家长们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还配上了全班同学的第一次合影以及好几张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运动场上活动的照片。
几乎每一个孩子们上学日的晚间,他都会上传一篇“小作文”,通过班级群与家长们沟通。当然,他每天的记录并非一成不变,不仅会如实介绍表现好的孩子们的情况,也会直接批评个别表现不好的学生。有时,他也会写上一些自己的教育与班级管理的感悟,让家长们了解自己的教育方法。
对于值得表扬的学生,李丹都是直接“点名”,而对于那些做得不够好需要指出问题的孩子,他却用学号替代,并不直接提及姓名。他认为,“点名”表扬是给孩子们鼓舞,而对于需要批评的学生,则需要照顾到他们的面子,留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李丹说,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写就写了3年,更没有想到在孩子们毕业时他已经在班级群里“发表”了460篇《记录6班》——这个数字还是他拿到学生家长送给自己的《成长纪念册》时才“醒悟”过来的。
其实,李丹在班级群里的“推文”还有一个“番外篇”——他在孩子们即将走进中考考场的前两天还写了一封《考前致家长的一封信》,详细介绍了学校为孩子们参加中考所做的工作,提醒家长帮助孩子准备好参加中考所需的资料和用具,并详尽列举了遇到突发状况时的应对办法。
李丹认为,《记录6班》一是能通过每天“复盘”思考和改进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提升自己的班主任管理能力,二是可以倒逼自己关注和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帮助孩子们成长,三是有助于家长们了解学校、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也有助于家校沟通,携手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中考结束后,省教科院附中初2024届6班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们又聚在一起,除了分享各自考上理想的高中学校外,还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其中一名学生的家长不仅认真阅读了李丹的每一篇推文,还为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所感动,下载了孩子初中求学三年间李丹的每一篇《记录6班》,并认真校对后编辑成了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九年级共四册,自费找厂家印刷了100套,赠送给了李丹和孩子所在班的每一位同学。她说,在最后那次班会前,她所有的准备都是保密的,“学校里只有叶玲校长一个人知道,因为我请她写了《卷首语》,并拜托她也保密,希望能给李丹老师和班上的学生、家长们一个惊喜!”
叶玲在《卷首语》中说:“这本册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像李老师一样的闪闪发光的好老师!也看到了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好孩子!”她说:“李老师是宽严相济的师者。每个人都既有A面又有B面,对于一个班级更是如此。对于孩子们的AB面,真正的师者既给予和风细雨,也会施以狂风暴雨——都是爱,爱的AB面。时光会掩盖最浅层的记忆,而那些浸入心灵的点点滴滴则会润泽记忆的每一个角落,无惧时光的狂沙。”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初2024届6班的孩子们毕业后,李丹又担任了2027届云教班的班主任。他依然在每一个工作日的晚上敲击键盘将自己对新一届学生的爱送上云端。他说,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仅仅是原来的方式已经有些不太适合家长的需求了,“我花了好几百元买了个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权,尝试拍摄和剪辑短视频,并将视频放进班级群中,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生活更鲜活!”
如今,受到李丹的启发,省教科院附中写“工作日志”的班主任甚至科任教师越来越多,一些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也开始尝试记录每天的工作。叶玲认为,这些“日志”并不仅仅是“记录”,更多的是“反思”,有助于老师们总结工作得失,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推动学校健康高速发展。(江蕾) |
| 责任编辑:毛逸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