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七中育才华兴分校学子斩获全国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5-08-26来源: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 作者:江蕾 通讯员 石洁浏览量:2395

近日,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成绩揭晓,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初2024级5班吴静宜同学凭借稳定发挥和出色表现,在本届赛事年度新增赛项“IITC-空天逐梦挑战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赛事最高等级奖项),是该赛项四川赛区唯一获此殊荣选手,为自己、为学校、为锦江教育、也为四川增光添彩,勇书新篇!

据悉,本届全国青科赛以“科技强国·未来有我”为主题,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崇尚科学的新时代好少年”为目标,以彰显公益普惠风尚,助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为宗旨,2025年4月至6月期间,先后在北京、天津、内蒙古等18个省区市举办省级区域赛,共有17万余名学生和2万余名指导教师参赛。7月底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总决赛上,全国各赛区晋级选手同台亮相,争夺本次大赛最终奖项。在“IITC-空天逐梦挑战赛”赛项中,全国一等奖仅8个席位,获此成绩实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20250825_235447_000.jpg

吴静宜同学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

20250825_235447_001.jpg

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少年的执着、团队的护航与学校的倾力支持,从校内训练营到省级区域赛、全省集训营再到踏入国赛的舞台,最终脱颖而出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每一步都凝聚着少年拼搏的力量和学校坚实的陪伴。

学校重视

“数智育人”引领科创教育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为该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数智育人”理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在育才华兴,科技创新教育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实落地于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深知,科技创新是点燃学生探索热情的火种,是开启未来无限可能的钥匙。为此,学校整体布局科创教育实践,在各学科课程中均强调科技教育的延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了科技创新实验室,作为学生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前沿阵地,让学生通过开放性实验,跳出书本验证原理、激发灵感。詹滢校长亲自挂帅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谢敏副校长积极协同推进,二人共同组织信息科技、劳动、物理等多学科教师,多途径学习科技创新教育方法,设立科技创新教育合作小组,研究引领学校科创教育活动的开展。

科创类赛事作为学校深化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抓手,从赛事参与、项目指导到后勤保障均得到了全流程支持,学校积极组织参与到各级各类科创赛事中,邀请行业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开展针对性项目打磨与技术指导。每年度均划定科创赛事专项资金,保障活动的开展,为华兴学子提供了多项目赛事学习交流的机会。定期举办校内科创类活动,搭建起“以练促学、以赛促创”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战中检验学习成果,在竞争中锤炼创新思维,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逐步形成科技实践中的创新精神。

省赛突围

在自我较劲中成长

在本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省级赛中,育才华兴派出的7支队伍并肩作战,共同拼搏。赛前的实验室里,各小组的讨论声相互交织,汇成美妙的旋律;课间十分钟,有的成员从教学楼飞奔至实验室验证灵感,有的成员为优化算法反复推演、为完善逻辑激烈讨论。

以最终获得省赛前三名次、晋级全国总决赛的吴静宜同学为例,其参赛历程也并非一路坦途。“最开始接触IITC赛项时,不少技术困难让我感到挫败。”她分享道:“好在虽然是个人赛项,但我们在训练时一直都是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我们参赛队员间一直互相鼓励,培训期间总是聚在一起,从比赛规则解析、器材制作实践、程序编制修改等方面共同学习、讨论,从刚进培训队的茫然,到同伴间的相互支持、相互激励,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独立解决复杂编程与设计问题,有信心独立踏入赛场了。”

前期备赛中,学校指导教师团队带领选手们做好赛事规则分析、竞赛方案规划,并为可能的赛场突发状况做好预案。比如在日常训练里,项目指导教师石洁老师就从不直接给“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为什么”“怎么处理”“能否再优化”等问题链,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促进同学们在实践中真正掌握必要的知识储备,培养其自主学习、善于探索的能力;待日常练习情况已经获得稳步提升后,再通过模拟比赛场景,帮助参赛选手们通过实战发现并解决突发状况。正式比赛时,该校参赛选手们还主动按照轮次先后关系分享着赛场经验,以期助力后续参赛的同学更进一步。比赛完成后,参赛选手们又赶紧聚集起来,及时讨论、反省蓄力,研究比赛中遇到的困难。正是这样紧张又充盈的、与时间竞赛的过程,以及充满问题与考验的打磨锤炼,铺就了育才华兴学子们的成功之路。

国赛冲刺

多方合力拧成一股绳

5月底,育才华兴学子从省级区域赛中冲破重围晋级国赛圈的消息传来,学校迅速行动,组建起由校领导、指导教师团体及校外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冲刺保障专班。校领导高度重视本项赛事,为整个团队明确了方向和要求,同时又鼓励参赛师生以奋力拼搏、乐观放松的心态迎接这一全新赛事赛项,并迅速协调组织了训练场地、设备资源、培训过程组织等各方面事项,为参赛师生营造了优质的赛训氛围;指导老师则与校外技术专家协同,全力做好参赛选手培训,从设备调试优化、比赛路径调整、程序细节微调等方面着手,一对一指导参赛选手精心准备比赛。在做好校内培训的基础上,冲刺保障专班还与家长做好同步沟通协调,取得了家长的全力配合与支持,进一步为参赛选手做好了参培参赛保障。

假期停学不停练,在学期末坚持做好校内训练基础上,学校还组织参赛选手于暑假期间参加了四川省赛项集训队,与其他入围决赛圈选手们切磋交流,针对薄弱环节强化训练,确保选手与设备都以最佳状态迎战。

7月底,“第五届(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如期正式开赛,凭借前期的充分准备,该校参赛选手在赛场上从容展现了稳固的练习成果、创新思路与技术实力,最终拿下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科创育人

让数智基因融入成长

吴静宜同学拿到的这个全国一等奖,只是育才华兴从建校以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成果展现缩影之一,是该校“数智育人”教育主张的一例有力印证。学校从不将科技创新教育视为“少数人参与的竞赛”,而是作为助力数字新生代学子在AI时代展翅翱翔的有力工具。在数字化及人工智能时代,数智素养是学生未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不仅希望学生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手段,更期望他们能理解其背后的科技原理。为此,学校从学科教学、社团课程、科技讲座等多方面入手,着力培育华兴学子的科技素养。

比如在各学科活动月中,学校要求开展至少一次与科技相结合的学科讲座或活动,借以拓宽师生的学科视野。又如通过多学科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的打造,以期将科技素养沉淀到学科教学中。在此方向引领下,全体教师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近一年来参加了多层级、多类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培训及活动,获得多项成绩,其中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之分门别类辑古诗》一课,即作为四川省唯一课程代表,入选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于2025年3月底在北京组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交流展示活动”,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jpg

社团课程方面,育才华兴始终坚持底色和亮色相结合的双色德育理念,以培养“数字时代原住民”为己任,在各类型选修课基础上,开设了信创社团、AI探索者联盟、追光少年摄影社等诸多科技创新教育类社团。在这些社团课程中,学生们在C++、Python等程序世界里畅游,投身于基础算法、数据结构、搜索算法及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中,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开拓思路,动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个个以AI技术为支撑的作品;也有机会学习到光与影的构图,依托自己的构思进行影像拍摄、完成剪辑制作,通过自己的双手,记录下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借助这些社团课程的的日常积累,使得学子们在各类科创竞赛中展现出了卓越的风采,用实力诠释着“科技赋能成长”,写下了一份份耀眼的成绩单。

本学年该校学子科创类赛事获奖情况表

这一份份师生共同汇集起的成果,是对育才华兴“数智育人”教育主张的最好印证。未来,育才华兴将继续深耕科技创新教育,让更多少年的科技梦想,从这里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拥抱数字化与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江蕾 通讯员 石洁)

责任编辑:周钰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