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辉名师工作室:芙蓉木棉共芬芳,“三步五环”见真章

发布时间:2025-07-08来源:夏子辉名师工作室 作者:江蕾 通讯员 汤锡莲浏览量:2658

芙蓉绽放蜀都,木棉映红攀西。2025年6月25日,“成都—攀枝花”两地思政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在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此次活动聚焦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中学思政课价值观教育的“三步五环”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加强两地思政教学交流合作,推动两地教育协同发展。来自两地的思政教师齐聚一堂,共研思政育人新方法,共探思政育人新境界。

20250707_230907_127.jpg

活动中,四川省双流中学胡燕老师以中国航天发展史为脉络,融入王亚平寄语青年的来信为主情境线,带领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破译航天精神密码,通过思辨与实践解码自强内涵,构建价值认知桥梁。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的张颖晨老师,在八年级《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课堂上,将国际时事鲜活地引入课堂。课上,张老师运用议题式教学,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剖析国际局势,逐步构建起开阔的国际视野。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夏子辉作了《中学思政课价值观教育的“三步五环”教学模式》成果交流,深度阐释该模式的实践逻辑与育人价值。

在点评胡燕老师的《自强不息 星河可及——从中国航天发展史见证自强伟力》课例时,攀枝花市东区教研室教研员刘勇老师高度肯定其以“航天精神”为载体的创新设计。他指出,该课成功实现了“以趣吸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三维教学目标。课堂上,“超重耐力模拟挑战”让学生背负重量亲身体验自强之艰;“时空对话·书写青春回信”环节,则借王亚平来自太空的寄语,深深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精心选取的中国航天奋斗史素材,课堂巧妙地将个体的“小我”自强与国家民族的“大我”奋斗相融合,不仅精准落地了“健全人格”的核心素养目标,更生动彰显了“三步五环”教学模式在价值观教育中的深度渗透力。

20250707_230907_131.jpg

针对张颖晨老师执教的课堂,攀枝花市西区教研室岳阳老师给予高度评价。课堂通过“小主播报道”“数据对比之窗”等生动环节,成功将宏大的外交理念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图景。其议题设计逻辑严谨,紧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链条,并巧妙引入西方崛起历史与中国“一带一路”实践的对比,有效激发学生的价值思辨与澄清。尤为称道的是“中学生续写和平行动”环节,它精妙地促成了认知从国家战略层面向个体责任担当的迁移,深刻彰显了思政课价值引领的核心功能,为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提供了极具示范意义的实践样本。

20250707_230907_132.jpg

攀枝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九义室主任、攀枝花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懿老师在活动总结中,高度肯定胡燕与张颖晨两位老师的课例均秉持“以生为本、立足素养”的设计理念。她特别指出,胡燕老师以“太空玫瑰”为意象贯穿课堂并构建精妙板书逻辑,张颖晨老师创新运用“三线融合”的金字塔教学架构,二者都是对“三步五环”教学模式的生动实践与有效创新。基于此,李懿老师进一步提出深化路径:思政课堂需着力强化“价值冲突”的真实性剖析,并深耕历史文化维度——例如补充初中生心理特征调研、增设古今和平理念的史料对比——以此推动课堂实现从“知识传递层”向“素养培育层”的深刻跃迁,开启育人新境界。

1751937723583381.jpg

20250707_230907_134.jpg

芙蓉与木棉同沐阳光,成都与攀枝花共蹉教艺。此次联合教研活动,以课堂为媒、以点评为桥,共同搭建了两地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新平台。随着“三步五环”教学模式的深入推广,两地教师将继续携手探索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让思政之花在攀西大地与蜀都平原共同绽放,为培养“眼中观天下,心中怀家国,思中明真理,行中见担当”的时代新人注入更强教育合力。(江蕾 通讯员 汤锡莲)

责任编辑:祝佳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