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会消失吗?雒建斌院士走进科大实验说超滑“黑科技”
发布时间:2025-06-27来源:电子科大实验中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罗钗月 姚籽何浏览量:2650
6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原院长、国际著名摩擦学专家雒建斌走进电子科大实验中学,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摩擦会消失吗?”主题精彩讲座。这场讲座不仅带领同学们走进了神奇的摩擦学世界,更为年轻学子们点燃了科学探索的火种。 摩擦学的奥秘与价值 雒建斌院士开篇就用一组震撼的数据吸引了全场注意力。从钻木取火到现代高铁,雒院士生动讲述了人类认识摩擦的历史。他特别提到达·芬奇早在15世纪就开始研究摩擦,而现代摩擦学则起源于1966年英国的Jost报告。这些历史故事让同学们明白,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日常现象的深入观察。 超滑技术的突破与挑战 讲座的核心内容是超滑技术的研究。雒院士详细介绍了其实验室在固体超滑和液体超滑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科学探索的苦与乐 在互动环节,雒院士分享了科研中的趣事。这些生动的故事让同学们感受到,科学发现既需要严谨的态度,也需要保持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思维碰撞: 科学火花点亮青春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踊跃提问的盛况展现了新生代对科学的热忱。一位同学率先抛出专业问题:“剪切力在超滑现象中扮演什么角色?”紧接着,另一位同学追问:“超轻水在摩擦学研究中有何特殊价值?”更有同学从科研方法论角度发问:“重大发明更需要长期积累还是灵感迸发?”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男生真诚请教:“是什么初心支撑您数十年专注摩擦学研究?” 雒院士时而严谨解析,时而幽默回应,在问答间完美诠释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交融。这场跨越年龄的对话,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在年轻的心灵播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 “寄语未来科学家” 雒院士最后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传统认知;高瞻远瞩,用长线思维看待问题;具备坚持精神,科学突破往往需要长期积累。 他殷切希望同学们:以探索之心仰望星空,永葆对科学的好奇与热忱;以坚韧之志笃行不怠,在求知路上永不言弃;以创新之勇开拓未来,敢于突破思维的边界。“科学之路从无坦途,但每一步坚持都会让梦想更近。” 尾声—— 薪火相传:科学精神的接力 这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令人感动的是,讲座结束后,求知若渴的同学们立即将雒院士团团围住,争相请教科学问题。有的拿着自己设计的零摩擦草图请雒院士指点;有的则请教雒院士为自己未来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成长方向给予建议;还有的同学为未来实现零摩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雒院士耐心地与每位同学交流,还特别嘱咐孩子们:“摩擦虽小,学问很大;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这场高水平的科学盛宴,不仅为同学们打开了科学世界的新视窗,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追求真理的火种。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互动瞬间,那些充满求知渴望的年轻脸庞,都在诉说着一个共同的梦想。相信今天在同学们心中种下的科学报国种子,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为祖国的科技事业注入新的活力。雒院士的言传身教,必将激励更多年轻学子勇攀科学高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科技强国的崭新篇章。(黄小林 通讯员 罗钗月 姚籽何) |
责任编辑:杨庆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