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协进中学:红色生涯教育赋能成长 学子大赛夺魁诠释“无限可能”
发布时间:2025-05-25来源: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作者:赖波 通讯员 姚康玲、肖可欣、寇善美浏览量:2207
2025年5月16日,在“青羊区第五届高中生生涯规划设计书大赛决赛”中,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学生表现优异,成绩喜人!学校高2024级7班学生梁周玉竹,荣获特等奖;高2024级6班学生李俊城,荣获一等奖! 指导教师:肖可欣、李晓玲、蒋泽建 学生生涯规划书大赛获奖感言 特等奖:梁周玉竹 在准备过程中,我感到十分紧张,表现也多有不足。经过三天中午的密集训练,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向我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最后两个晚上,我坚持在家排练至深夜12点30分左右,父母也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这次生涯规划大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让我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我的自信心。那些反复修改的章节,那些在排练中说干的喉咙,都在教会我坚持的另一种含义。这份荣誉标志着新的开始,而非终点。我将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前进,在未来的道路上,成为曾经照亮我前行的那束光! 一等奖:李俊城 能荣获此次比赛一等奖,我倍感荣幸!这份荣誉属于所有支持我的人。感恩蒋老师和寇老师在我撰稿时给予建议,教会我用精准语言传递思想;感谢肖老师和聂老师一次次陪我模拟答辩,让我从最初手抖忘词的状态成长到从容表达,老师们的指导让我突破性格中的犹豫,学会在聚光灯下坚定发声。感谢父母始终尊重我的选择,让我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半个月备赛是不断打破认知的过程,正如编程界的名言:“最复杂的系统,都是由简单的‘Hello World’开始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蓝图把未来编译成现实! 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探索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选择性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全面有个性化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进·红色文化”统领下,坚持“红色·生涯”为主线,秉承“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有效激发学生潜能”的宗旨,立足于学生对未来生涯的展望,学校逐渐构建了校本生涯课程、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心理测试、学科渗透、参观体验等多样化的生涯教育指导体系,致力于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红色·生涯教育架构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将百年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优势,不断探索红色·生涯教育架构,从“红色之研、红色之‘行’、红色之旅、红色记忆、红色教育”的红色教育体系生发出“与学校教育各阶段任务及学生发展节奏融合”“与现有各类课程资源的融合”的融合式红色·生涯教育体系。结合学段特点,开展了“行走的红色生涯”“传承的红色生涯”“探究的红色生涯”以及“实践的红色生涯”等系列课程。 学生成长中心引领生涯教育 2024年,学校设立了学生成长中心和学生生涯指导中心,引领、统筹、服务于学校生涯教育建设。该中心主要职责包括统筹组织学校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工作,开设各学段生涯与心理专门课程,提供生涯测评、个体咨询与生涯团辅服务,完善校家社生涯教育资源系统等。 高素质的生涯教师队伍 为给学生生涯规划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学校成立生涯规划学科组,成员有:生涯规划授课教师(校长罗宇)、备课组长肖可欣(专职心理教师和生涯规划教师)、红色生涯研学课程负责人伍宏林(德育副校长)、家庭教育规划师聂娟(德育主任)、姚康玲(专职心理教师和生涯规划教师)。通过定期组织生涯专业培训,逐步提升教师生涯教育的水平,分批次推荐专兼职教师参加“生涯规划师”培训,并取得认证资格。另外聘请企业人力资源的专家、心理学家、企业经理、成功校友、社会知名人士、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领导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有效拓展社会资源为学生的生涯教育服务。构建起专职队伍为主,兼职教师为辅,外聘教师为有益补充的服务模式。 家校社合力协同育人 学校立足为家庭分忧、为家长赋能,聚焦新时代青少年成长需求,以家庭教育为主线、以生涯规划为引领、以心理健康为保障,构建与“教联体”互补互融互推的协同育人新路径。2025年5月四川省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正式揭牌,学校也正式成为该中心试点签约学校,相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的指导下,学校将逐步克服“学校资源够不着、家长焦虑无处解、社会力量散而弱”的困境,努力为学生护航,并且更好的赋能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渴求更多高质量人才。学校致力于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学生踏入树德协进中学的那一刻,到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直至就业之后,都认真为每位同学保驾。不断加强对同学们的生涯规划指导,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帮助同学们过上精彩、幸福的人生。(赖波 通讯员 姚康玲、肖可欣、寇善美)
|
责任编辑:翁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