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20位新川外国语学校志愿者找到家风里的“家国密码”

发布时间:2025-05-12来源:新川外国语学校 作者:赖波浏览量:2527

5月10日,“时代新风 家国同梦”家风宣讲暨“邮票里的家与国”特展在天府家风馆启幕,新川外国语学校20余名初中生志愿者和家长们一起,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天府家风馆”,聆听名人名家的家风和家训故事,体会小小邮票内含的家国情怀,触摸名人家书家训的温度,完成了一场关于“家与国”的深度对话。

图片1.jpg

志愿者服务和家风文化体验之旅

图片2.jpg

新川志愿者获颁证书

活动由四川省纪委监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纪委监委宣传部主办,新都区纪委监委、区委宣传部等承办,主办方特别邀请到省社科院谭继和、祁和晖等名家和教授进行分享。

天府家风馆是四川省家风文化最集中、廉洁教育资源最丰富的综合性展馆,设“先贤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家教”“时代新家”四大主展厅。

“新都大文豪杨升庵,凭的不仅是一颗文学匠心,还有一门好家风。”省社科院重点学科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谭继和教授和夫人祁和晖教授的“二人谈”,结合文学、家风家训以及当下时代特点,分享“家国同构”的理念。祁和晖教授以渊博的文学功底,从大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谈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家风可打破“家事”与“国事”的界限,发展为国风。

图片3.jpg

谭继和(右一)与祁和晖教授(中)分享

谭继和教授则强调:家风不仅是“小家”的规矩,更是“大家”的脊梁。从先贤的祖训到今日的红色家风,每一代人都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家风家训教育首先要教正义的、道义的、仁义的家风,这是第一位的,是中国人中国心的家风核心,最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风家训传统,不断守正创新。

此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苏东来教授,展示了他珍藏多年的“家风秘籍”——斑驳的《苏氏族谱》、贴满邮票的家书。20年来,他收集了4万多封家书,从明清时期的族谱信件,到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还有20年前他写给父母的第一封信。

“邮票就像一扇小小的窗口,可以窥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苏东来教授认为。

图片4.jpg

苏东来教授分享

踏入“先贤家风”“当代家教”“红色家风”等展厅,学生们被四川历史名人的家风故事深深吸引。文翁在蜀地兴办官学,开创地方政府办学的先河,延续至今,发展为著名的石室中学;三苏父子在文学上造诣极深,虽同出一源而又各具特色,均受优良家风的影响,父子三人的立身操守也都光明磊落、清正廉洁,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这些跨越千年的历史和文字,凝结成家族的精神密码,更成为中华文明的基石。

驻足于“三苏”家族展厅前,读着“诗笔离骚亦时用”的家学传承,一位家长感慨:“这些家书让我们看到,家风不仅是温情,更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参观展厅

杨鑫月同学表示,听了教授们的讲座,参观了家风馆后,被历史名人的家风故事所打动,备受启发。汪锦川同学说,要把志愿者精神和家风家训,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善良正直、勤奋向上的人。

这场文化体验之旅,不仅让学生志愿者们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更让家长们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家风,既是家族的记忆,更是国家的未来。正如谭继和教授所言:“我们不仅是家风的守护者,更要成为它的创造者。(赖波)

责任编辑:杨庆虹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