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联中(西区)七、八年级学子探秘三星堆,解锁学科密码

发布时间:2025-05-09来源: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李富芳浏览量:2087

4月30日,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七、八年级的学生走进三星堆博物馆与考古探索基地,开启了一场以“探秘三星堆,解锁学科密码”为主题的跨学科研学活动。通过文物观察、实践体验,学生们在十大学科的视角下,深度解码古蜀文明的奥秘,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魅力。  

1.jpg

学科联动:文物中的知识密码

语文 青铜神树与上古神话的对话

研学导师以神树为线索,引导学生对比文献与实物,探讨古蜀人如何用青铜“书写”宇宙神话。  

4.jpg

数学 青铜神坛的几何之美

青铜神坛的三层轴对称结构、玉璋的等比切割工艺,成为数学课堂的“活教材”。

物理与化学 铸造工艺的科学解码

在考古基地的实践课上,学生们化身“小工匠”,用简化模具复刻青铜面具。当高温“铜液”注入陶范时,他们直观感受到范铸法中的热胀冷缩原理。  

11.jpg

生物与地理 象牙DNA与古蜀生态链

地理老师结合岷江流域沙盘,分析三星堆选址的水源与防御优势。  

13.jpg

历史与政治 文明交融与神权叙事

历史导师以青铜面具和黄金权杖为例,剖析古蜀“政教合一”的统治逻辑。 

34.jpg

科技与艺术 AI复原与美学革命

在数字化实验室,CT扫描与AI算法重现了青铜人像的分段铸造流程。学生们操作3D建模软件,模拟出祭祀坑的“同心圆”埋藏规律。

20.jpg

实践体验:让历史“活”起来

模拟考古:触摸文明的碎片

在模拟考古坑中,学生们手持洛阳铲和毛刷,小心翼翼清理“文物”。

22.jpg

学生感悟:文明传承的当代使命

“亲手浇铸青铜器时,我仿佛听见了三千年前的敲击声。”七年级李同学在研学手册上写道。八年级张同学则对AI复原技术印象深刻:“科技让残缺的文物‘重生’,我们这代人要用新方法守护古老文明。”  

27.jpg

带队教师表示,此次活动突破学科边界,以三星堆为“教科书”,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理解知识:“当他们用数学测量神坛、用化学分析锈迹时,学习已不再是纸上谈兵。” 

31.jpg

从青铜纹饰到DNA图谱,从夯土城墙到AI模型,三星堆的文明密码正在被新一代少年解锁。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不仅让历史“活”在当下,更让文化自信的种子扎根心田。正如研学手册扉页所写:“文明的答案,藏在每一双探索的眼睛里。”(黄小林 通讯员 李富芳)

责任编辑:易鑫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