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闪耀思辨星光,七中育才学子以青春之名“叩问”时代命题
发布时间:2025-04-16来源: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 作者:江蕾 通讯员 朱欣悦 刘思妤浏览量:3007
2025年4月11日,成都市七中育才教育集团首届华语辩论锦标赛总决赛在七中育才东湖校区圆满落幕。作为一场语言与逻辑的高水平对决,本次赛事更是育才初高贯通培养体系的一次集中检验:从高中辩论队的组建到初中辩论课程的落地,育才学子在国内外赛事中积累的经验正逐步沉淀为可复制的思辨教育模式。 百余名辩手以青春之名叩问时代命题,以思辨之力诠释育才精神——让知识走出书本,让真理在交锋中愈加清晰。 辩场风云 见天地辽阔 从初赛到决赛,2025年“育才杯”华语辩论锦标赛围绕“原生家庭和解论”“反内耗的社会价值”等热点辩题,串联起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思辨交锋。小组循环赛中,选手们以多元视角解析社会议题;半决赛时,则聚焦伦理与哲学难题,在交锋中展现思维深度与表达张力。 最终对决中,正方与反方围绕“学历贬值时代,青年人应向上探索还是多元发展”展开激烈辩论。正方强调“系统思维构筑专业壁垒”,反方则提出“技能蓝海赋能个体价值”,双方从经济结构、教育理念、职业发展等多个角度论证。比赛最终在“教育之根在思维,发展之径在适配”的共识中收尾,彰显了辩论赛超越输赢、以理服人的核心价值。 以辩促学 重构课堂生态 “育才杯”辩论赛的备赛过程,是学校“转变学习方式”理念的生动实践。辩论课程深度融合语文、道法、历史与心理等多学科内容。学生在备赛中广泛研读学术著作,分析司法案例、经济数据及社会调研报告,甚至跨学科研究心理学模型。 辩手席铭一说:“以前总觉得议论文只是写作练习,如今才发现每个论点背后都有扎实的论据支撑。”在“以赛代学”的模式下,学生完成了从知识接受者到问题探究者的转变。他们在备赛中锻炼逻辑思维、拓宽社会视野,同时提升团队协作与人文关怀意识。 双色德育 铸就卓尔品格 育才“双色德育”理念在本届“育才杯”辩论赛中充分彰显:辩手们以家国情怀为底色,以理性思辨为亮色,不仅在逻辑交锋中展现锋芒,更在赛场细节中践行“卓尔不群,大器天下”的育才品格。 当辩手因紧张忘词时,场下响起鼓励的掌声,场上则回以温暖的微笑。评委称这些瞬间为“比胜负更珍贵的德育课堂”。赛后,选手们自发组织复盘,将未尽的思考延伸至课堂,探讨“反内耗是否意味着躺平”“和解能否真正化解代际创伤”等现实议题。这些思考与行动,正是“因行成大器,与思辩不群”精神的具体呈现——思辨不止于赛场,更指向真实世界的理解与担当。 荣耀时刻 见证成长之光 赛事中涌现的优秀辩手与教练,展现了育才辩论的深厚底蕴与发展潜力。荣誉的背后,是“转变学习方式”与“双色德育”理念在实践中的有力印证。 单场最佳辩手名单 入选集团辩论集训队初中辩手名单 优秀指导教练名单 队刊首发 铭刻思辨年轮 总决赛当天,育才首期辩论队刊正式发布。这本由学生自主采编的刊物,记录了凌晨三点的备赛时光、教练团队的深情寄语,以及辩手们一路成长的心路历程。 队长罗曼歌在队刊中写道:“那些推翻立论又重建逻辑的夜晚,让我明白,输赢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成长。”这份记录,不只是比赛的剪影,更是育才思辨文化最深情的注脚。 思辨星火 照亮山河万朵 “育才杯”的帷幕虽已落下,但思辨的火种仍在校园中延续。初中辩论课程体系持续完善,跨校区模辩机制逐步常态化,学生自主研学不断深化,标志着育才思辨教育迈入新的阶段。 辩论有终局,思考无止境。愿每一位育才人都能心怀热忱,于未完的辩题中——卓尔不群,向光而行。(江蕾 通讯员 朱欣悦 刘思妤) |
责任编辑:杨庆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