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联中(西区)举办初中化学新教材应用实践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06来源: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 作者:黄小林浏览量:2763
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创新教研机制为抓手,于3月4日上午在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举办初中化学新教材应用实践研讨活动。本次教研突破传统范式,通过“理论建构-课例实证-区域共研”三维推进模式,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提供了鲜活样本。 石室联合中学(西区)书记、校长谢英在开幕致辞中系统阐释了学校的教育主张——“以教学变革回应时代命题”。学校通过构建“问思课堂”新样态,推动教学范式从知识传授向素养生成转型。其中化学学科率先开展的PBL(项目式学习)实践,正是落实“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课程理念的关键突破点。 在课例展示环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化学青年教师胡钰老师执教的《探秘金属易拉罐》项目彰显了深度学习的创新路径。该课例从生活走向化学,以“金属性质探究”为锚点,以易拉罐为情景素材主线,进行相应认知活动元,在问题中探究,在活动中思考,在矛盾中思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教师通过“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实践反思发现问题—证据链科学构建”的进阶式任务群,实现了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协同培养,为学科实践提供了新范式。 单元重构方面,石室联合中学蜀华分校卢炳舟、毛雪松团队呈现的《高铁建设中的金属材料》整体教学设计,展现了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智慧。通过解构教材知识图谱,重组为“金属探秘—材料进化—可持续发展”三大主题模块,构建起“大概念统领、多课时贯通”的学习体系。这种打破课时壁垒的顶层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科本质理解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有机融合。 青羊区化学教研员刘小平老师在总结中,从教育哲学高度提炼出区域教学改进的三大着力点:其一,深入研读课标,精准把握教学方向;深挖教材内容,系统梳理知识结构;其二,以项目式学习重构“教—学—评”闭环系统;其三,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促进经验转化。这种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张力的专业引领,正在催生区域化学教育的新质生产力。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现了青羊教育人对新课标的深度解码能力,更揭示了区域教育生态优化的实践密码——当项目式学习从教学策略升维为育人方式变革引擎时,便打开了学科育人的新视界。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构建,正推动着区域基础教育从“育分”到“育人”的范式革命。(黄小林)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