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教授给方向,新川外国语学校为未来而教!

发布时间:2024-12-13来源:新川外国语学校 作者:赖波浏览量:2751

12月12日,著名教育大咖、四川大学博导罗哲教授的主旨演讲《新时代教育发展态势和人才培养》,拉开了新川外国语学校第二届学术年会的序幕。

图片1.png

学术年会开幕

学术年会以“为未来而教”为主题,老师们通过治班策略对话、思维课堂展示、师生同写《致20年后的自己》等活动,进行深度学术交流和教学探讨,可谓一次货真价实、引人思考的头脑风暴。

新川外国语学校创始人陈星海表示:唯有以科研为抓手,把课程做出“特色”,把质量做出“品牌”,把服务做到“一流”,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跃升,实现学校的教育理想。

图片2.png

新川外国语学校创始人陈星海致辞

为未来而教 教师该怎样转型?

未来会变得怎么样?为未来而教,老师现在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罗哲教授认为,世界秩序正在重构,老师也要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教育的战略定位、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国际局势的变化等,来进行角色转型和育人方式的转变,树立大视野、构建大格局。

图片3.png

罗哲教授演讲

罗教授认为,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

“有人问我,大学需要基础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认为是学生的品格和思维深度。所以,真正落实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图片4.png

聆听学术演讲的老师们

“一个伟大的学校,一个优秀的老师,真正最厉害的,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起点,是做学情把控,你对学情把控越厉害,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就会提升。”

罗哲教授高屋建瓴的学术演讲,让老师们看清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及时对育人方式进行调整。

精彩课堂 提升思维能力

李文晓老师实施“因为看见,所以温暖”的治班策略,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学会自立、自信、自强。

陈秀兰老师《认识无理数》一课,化抽象为具象,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特点。

图片5.png

小初高贯通培养对话

图片6.png

课堂展示

图片7.png

宋皓洋老师音乐课展示

宋皓洋老师的川剧体验课,学生边看边听、又说又演,课堂生动、愉悦好听、陶情启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图片8.png

学生童创作品展示

新都区教科院音乐教研员徐涛老师对宋皓洋老师的音乐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说:整节课的设计逻辑严密、环节紧扣、过渡自然,教学基本功全面扎实,学生参与积极,情绪快乐热烈,课堂活、新、趣,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要素。

师生眼里 20年后的自己

有意思的是,师生同写征文《致20年后的自己》,感人至深,引发思考。

刘静老师写到:20年后的你始终相信,AI不能代替教师和风细雨的教诲,不能代替充满温度的拥抱,不能代替推心置腹的真情。你要和学生平等对话,碰撞思维的火花。

图片11.png

刘静老师分享20年后的自己

老师们表现出来的写作水平高,思考深。“二十年后的教育是什么样呢?在飞速发展的AI时代,孩子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变革。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情感发展、社交技能和创新能力。”“坚守吧,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择一事,终一生,从稚嫩到成熟,从青丝到白发,这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图片9.png

学生分享20年后的自己

学生们也在征文里表达了自己对未来人生的期许和担当。他们写到:“盼二十年后的自己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当冬雪袭来之际能护好身边的他们,当夏风拂来之时能与他们一同共享。”

“二十年后的自己,依旧充满活力与朝气,没有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或许这难以实现,但不要忘记: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华天星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学校的学术活动立足于“为未来而教”,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致力于科研强校,推动教与学的行为变化,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拿专家们的话说,一年来,老师的课堂在积极改变,教与学的行为在不断变好。

图片10.png

表彰获奖老师

一年来,学校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全校学生获奖1700余项,教师获奖550余项,学校成为新都区德育工作优秀学校、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中考质量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在“2024·回响中国”腾讯新闻年度论坛上,被授予“影响力教育品牌”称号。(赖波)

责任编辑:毛逸舟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