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施家镇九年义务学校 罗秀清
发布时间:2017-03-02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4842
罗秀清,女,简阳市施家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资阳市优秀班主任,简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连年年度考核优秀教师,镇先进教师。近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或评奖,赛课获得市级一、二等奖,辅导学生所写的文章,分别获得国家、省、市之奖。 工作以来,她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当有人称赞她,她说:“我想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珍爱语文,真爱学生,那样的话,我虽平凡,但却可以骄傲地做一个人民教师, 心安地面对自己的灵魂。”
甘于受累,无私奉献。她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学生之想,急学生之急。工作的二十六年里,她始终将学校的事,学生的事作为头等大事。她的教学常规工作一直是学校做得最好的。她总是从假期就加班加点读教材,备最优质的课,总是在课堂上激情飞扬,在课后耐心辅导……她经常提前到校到班守护学生安全,指导学生学习。常常在放学后还留在办公室细致地批改作业,耐心的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有时候,刚端上饭碗,有家长来访,她马上放下碗筷到学校与家长交流,有时耽误了时间没办法吃上饭就接着上课了;有时候,刚放学回到家,学生有什么突发状况出现,她又马上返回学校;有时候,活儿太多了,她就将一摞摞的试卷抱回家加班阅改。有几年她的丈夫在外打工,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住校生文艺晚会,作为班主任的她要一直守护学生到晚上十点半,清点好宿舍的学生后才能回家。寒冷的冬夜,每每看到幼小的女儿因为独自在家而害怕,怯生生在窗口向学校操场张望寻找妈妈的身影时,每当回家后看到女儿噙着眼泪孤零零的蜷在被窝里已经睡着时,她就忍不住自责忍不住泪流满面。她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在家守守女儿,但一到时候,她还是不自觉的就先顾了学生。
以身作则,勇挑重担。从教二十六年来,她一直承担较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再累再受委屈也要把工作做好。她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潜心钻研,累积教研经验。她参与简阳市初中导学案的编写,担任学区联合教研组长、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长期的劳累,使她心力交瘁。1999年,她就被查出患有严重乳腺增生病。2012年,她又查出颈椎严重反曲、腰椎间盘突出,医生说,已经压迫神经了。她常常颈脖、腰腿疼痛难忍,头痛眩晕,大家都劝她要保重身体,少做点事多休息。但她嘴上应着行动上却变本加厉。她说:“谁叫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呢?孩子们少不更事,我得多替他们忧,多替他们想,我得付出全力才能把孩子们送出去啊。我累点没关系,我累但心安着啊。” 春风细雨,枯枝发芽。班务工作中,罗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对待“后进生”上充分把握学生心理,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转化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正如她的学生在毕业留言上写的“罗老师,你是最最最好的班主任。谢谢你对我们的付出,我们真的超爱你。” “我要追着您跑,您是我的女神。” 罗老师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研究学生需求,她认为现代初中生时代特点鲜明:在人际关系上要求自主自尊,不愿被家长、教师限制管死,不愿盲从和任人摆布,对待父母、师长、领导的权威持藐视态度,在家庭、学校、社会处处要求别人尊重他们,处处要求和成年人平起平坐,中学生的需要已不仅仅是吃穿等生理的、安全的低层次需要,他们已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尊重”挺进了,并且尊重已成为他们最核心的需要。所以她的学生管理打破了传统的看守式压服式教育,采取开放式民主式教育。
我校有这样一位初中生,他被班上称为“回锅油条”。家长训斥、罚站成了家常便饭。父亲信奉的是“黄筋条子出好人”,经常翻到满篇×号的作业就是一顿斥骂,一听到班主任的报告就是几巴掌,有时还要让他在“列祖列宗”面前跪几小时,如果顶嘴打得更凶,甚至捆在街面的电杆上去……这一切深深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他明确地感到教师、家长的冷漠,有时故意闹得班级、家庭不安宁。后来罗老师接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她从不揭学生的短,也未流露出丝毫轻蔑和嫌弃,经常鼓励他参加班上的竞赛,即使有时砸了锅,也投以鼓励的眼光。还选他当了小组长。当天这个学生回家就高兴地告诉他父亲:“我当班干部了!”一个眼光,一个“不足挂齿”的小组长,对一个遭受过鄙夷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多大的震动啊!因为这是信任,是尊重。结果,罗老师带班一学期后,这个学生的成绩就进入了班上前二十名。父亲夸他:“你真为我争了气!”他却一本正经地反驳:“我是为罗老师争气,是她把我教育好的,你只晓得打我。” 尊重学生,细雨春风般的爱护学生是罗老师的特色。很多学生把她当作朋友,当作姐姐,当作妈妈。我们常常在教室、办公室,操场,见到学生们和她亲密的在一起的温馨画面。 “老师对学生的感情要纯真,要深厚,切不可有烦、难、厌的情绪,一定以丹心一片与学生心心相应。”这是罗老师在学校青年班主任培训会上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 她,就是这样一个敬业勤勉而又激情智慧的乡村教师,一个极具奉献意识和责任担当的教育工作者。 |
责任编辑:田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