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单元教学,新世纪光华学校历史组以教促研齐探索
发布时间:2023-12-14来源:成都新世纪光华学校 作者:李林浏览量:3319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为响应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切实践行温江区大单元学历案研究,2023年11月30日下午,在温江区历史教研员肖婷婷老师的组织下,温江全区历史老师齐聚成都新世纪光华学校,开展了“基于大单元学历案的唯物史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落地”研究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由课例展示和学历案编写经验分享两部分组成,课例执教者为文综组教研组长王微老师,执教内容为八年级中国历史《五四运动》一课 王微老师以温江名人王光祈为救国奋斗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影响,在每一个环节都为学生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把乡土文化与课堂知识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学生在视频资料和文字史料的分析中,深刻地感受到作为青年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课后,王老师从备课组的课题研究、本堂课的设计思路和如何在课上落实素养的渗透做了一一说明,通过王老师的介绍,各组老师也更加有针对性对本堂课进行集体讨论点评,在高度肯定了设计的新颖和史料的丰富之外,也从学生活动领域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第一阶段结束后,教研员肖婷婷老师说明了本次教研活动开展的目的——为响应国家课程改革要求,践行温江区大单元学历案研究,基于温江区历史教师教学问题调研,以课例研究和经验分享的形式在做中解决困惑,在解决困惑后前行。 活动的第二阶段,来自西财附中历史备课组带来了《基于新课标的大单元学历案编写心路分享》,他们以七年级下册《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例,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大单元学历案的编写,让所有老师受益匪浅。 最后,肖老师总结到:希望老师们勇于实践和创新,在困惑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用好、用实大单元学历案,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真正实现温江区初中历史学科课堂变革做出自己的努力。 此次区级教研结束后,全组老师对王老师的课再次进行细心打磨,在学生活动、设计评价量表上认真钻研。 12月7日,王老师又带着她的这节课参加了学校第七届课程改革成果评比暨第十届“学为中心”三学课堂教学大赛,让乡土文化与历史课堂有了一次更深入的融合,使初二(5)班的同学和在场的评委老师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五四时期以王光祈为代表的一代青年挺身而出,为民族解放和国家进步而不懈奋斗的爱国精神,也让新一代青年许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承诺! 课后王老师从教学环节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大单元目标和磨课过程两方面进行了课后反思,详细地解读了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每一个目标的落实方法,以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备课组长余红老师做了“乡土文化在初中课堂中的渗透研究——基于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与实施的课例研讨”的课前陈述,余老师首先陈述了此次研究主题是从新课标、新课改、现实需求和大单元教学等角度出发确定,接着又对大单元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最后在分课时教学设计讲解了本课的教学立意、教学过程、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备课组的刘杰老师、董建丰老师分别从观察量表的实施效果和课堂得失进行了课后评课。 最后,教学部王咏梅主任对本次课堂进行总结,文综组一直是一个脚踏实地、潜心钻研的团队,这堂课显示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花了大量的功夫去收集整理史料,围绕王光祈人物的爱国精神设计的活动科学有效,但由于时间限制,很遗憾没有看到课堂碰撞点出现。 每一个苦思的问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每一场教研的分享,都是集体教育智慧的传递。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老师们正力争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者、思考者、研究者,成为真正“敏而好学”的读书人、教育者。(李林) |
责任编辑:周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