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中学“成都高新区初中语文单元融通课例”亮相国家级展示平台
发布时间:2023-12-11来源:成都市玉林中学 作者:江蕾 通讯员 薛敬敏瑞浏览量:2904
智能研修促精准教研,数据循证探融通奥秘。12月8日下午,成都高新区初中语文单元融通课《少年正是读书时》,在成都-重庆-德阳-宜宾四地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阶段成果展示——“数字赋能智慧教学”研讨活动中精彩亮相。 此次课例展示,聚焦高新区初中语文学科近六年来不断探索的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课堂实施新样态——融通课型之综合实践课,来呈现知识走向能力、教学走向教育、课堂走向生活的迁移转变,再借助智能研修平台现场生成的AI诊断报告,实施多维切片的课堂诊断与改进。 本次研讨会由成都市玉林中学教科室主任卢书倩主持,邀请了知名专家和领导到现场指导。有教育技术方面的博士——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社长曾祥翊,有语文课堂教学的知名专家——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璩艳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璩艳霞老师,有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领导——雷云主任,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国培专家谭文丽老师。来自成都、重庆、德阳、宜宾等周边城市的500余名教育同仁到现场参会,在线观看人数达40万+。 开幕致辞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谢发超致辞:“要践行‘像设计教学一样设计研修’的研修文化,不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导学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共同欣赏此次教研盛宴,汲取智慧教研的‘数字力量’。” 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雷云评价此次研讨活动着眼于智能精准研修促进新课堂的转型,推动教师高质量发展,希望老师们从课堂教学艺术的教材化研究和教学化研究入手,用课堂数据课堂行为见证自己的真功夫。 课例展示 成都市玉林中学张韵迪老师带来综合实践课《少年正是读书时》 专题汇报 成都高新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徐文娟老师,从初中语文“融通课堂建设”的背景、思路、框架、案例四个部分进行专题汇报,呈现了课例从1.0到3.0的迭代历程。从“目标、内容、对象、方法”等关键要素出发,以“分析与聚焦、规划与设计、实施与改进、总结与反馈、应用与推广”五个环节来策划、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通课堂研修活动。以融通课堂研修为核心,将线下的课题研究与线上的主题学习和课例改进相结合,让主题统一,布局统一,联通线上与线下,融合理论与实践,共建共享资源,合力突围核心议题“融通课堂的实施与改进”,实现了初中语文融通课堂智慧研修的精准化、泛在化、可视化和规模化。 多维诊断 成都高新初中语文课题组成员张韵迪、蒋婷婷、王潇迎、陶海娥、涂慧、卢书倩、罗伟七位老师,分别从目标设定是否依据新课标理念、实践活动环节是否有梯度有进阶、学生学习合作探究效能如何、教师教学细节是否体现引领价值、目标与措施的关系五个方面进行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多维切片诊断分析。评课组充分发挥智能平台“打破时空、互动便捷、AI循证”等优势,促进区域教师研修的持续思考,为四种单元融通课型模式下的融通课堂的精准研修保驾护航。 专家会诊 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璩艳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璩艳霞老师从课程理念出发对张老师的社会实践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张老师敢于创新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她强调要精确定位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热点。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智能研修为教学主张与教学实践的双向奔赴搭建了桥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国培专家、四川省谭文丽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谭文丽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谭文丽认为此次研修活动借助数据赋能研修方式变革,运用数据进行事实证据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观测。她勉励老师们要“永远走在追求专业发展的道路上”。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未来已来,唯变不变。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以“融通”理念,赋能智慧课堂新样态。(江蕾 通讯员 薛敬敏瑞) |
责任编辑:范雨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