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团队到七中育才汇源校区调研

发布时间:2023-10-27来源: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 作者:江蕾 通讯员 何凤云 李鑫兰浏览量:4759

10月20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团队莅临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开展落实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锦江试验区)项目调研指导活动。

专家团队由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副主任陆静、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高中地理教研员吴向军、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初中地理教研员丁翼飞三人组成。

10004.jpg

研学课堂促实践

首先,专家团队观摩了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青年地理教师郭永锋老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汇报课——《“水润天府·探秘湿地”成都公园城市研学》。

10007.jpg

据了解,“‘水润天府·探秘湿地’成都公园城市研学活动”是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一年一度的地理学科活动月特色实践活动,今年是该项目开展的第三年。

郭永锋老师上汇报课

学科融合共探索

在调研指导交流活动上,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党总支书记肖健向专家和领导们全方位地汇报了学校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做出的教学改革与尝试。

10013.jpg

锦江区教育局外信科蒋兰老师就课程教材研究所与锦江区多年以来的多学科合作概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分享交流。

在种子学校汇报环节中,七中育才汇源校区地理教研组长罗元老师分享交流了学校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践与探索,展示了落实新课标的育才行动。“研读课标+教学实践=落实课标”,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汇源校区地理组积极推动新课标落地,参与省市区学校组织的各类新课标培训,并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集体备课,保障新课标落地;聚焦课堂,促进新课标实施;重构评价量表,体现新课标理念;研究新学考,提升学业质量;积极开展新课标下的综合学习,如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学科实践等。一系列举措得到了专家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

罗元老师作汇报交流

专家指导明方向

锦江区地理教研员肖江枫老师对全区地理学科概况进行汇报,提出“三构建、两加强、一支撑”初步构想——构建培养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构建完善的常规教研运行机制,构建系统优质教学资源库;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教学成果意识导向;充分发挥“实验区”建设项目平台支撑作用。通过以上举措,助力锦江区地理课程改革项目高质量落地。

10021.jpg

肖江枫老师作汇报交流

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初中地理教研员丁翼飞老师再次对郭永锋老师的课程进行了点评:课程以“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呈现,基于真实的情境,明暗两条线贯穿始终,明线认识湿地,暗线人地关系,主题明确,任务清晰,评价指标可操作性强。课堂中,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积累、有任务、有评价,锲合新课标全面育人的理念。

10022.jpg

丁翼飞老师评课

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高中地理教研员吴向军老师就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建议: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是学科知识的融通点,能够促进各学科顺利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创造性分析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设计课程时,“如何挖掘问题的深刻性”“如何理解跨学科”“评价的实施主体是谁”是每一位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10023.jpg

吴向军老师发言

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陆静副主任从“课标理解”和“课堂改革”两方面作专题讲座,提出“专业管理推进课程实施”“单元教学促进课堂改革”两点建议。陆副主任依托各种精彩详实的课例,深入地解读了新课标的理念,对老师们在新课标落地实践过程中的困惑进行了细致、专业的解答,呼吁老师们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做到“三知识、两转化”——将“教师掌握的学科知识”形态转化为“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再转化为“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断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蓄能。

10024.png

陆静副主任作专题讲座

专家指导结束后,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邓小兵作总结发言。他向各位专家对锦江区地理学科建设的悉心指导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锦江区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情况,勉励试验区地理学科团队成员们按照专家指明的方向扎实开展项目研究,不断推进锦江区课程教学改革走实走深。

邓小兵院长助理总结发言

此次调研指导活动为落实新课标教学实践提供了范本,七中育才汇源校区将以此为契机,汲取新课标理念,大胆创新实践,切实贯彻新课标的育人要求,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育才智慧。(江蕾 通讯员 何凤云 李鑫兰)

责任编辑:易鑫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