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城中学、成都二十中等四校共研生物学科“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
发布时间:2022-11-23来源:崇州市蜀城中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贺仟浏览量:3124
为深入加强各联盟学校的联系,加强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研讨交流,11月22日上午9点,成都市第五区域教育联盟高中第二组成都二十中、温江二中、濛阳中学、蜀城中学四所学校高一生物教师齐聚云端,就“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生物学科教材教法分析”进行了分享与交流。此次活动由崇州市蜀城中学承办,崇州市蜀城中学教务处副主任熊国香主持。 蜀城中学 成都二十中 温江二中 熊国香就会议的环节进行了安排与说明后,崇州市蜀城中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主任刘太国就本次交流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了说明。刘太国谈到“新高考”对各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老师们都有各自的见解,希望借助此次交流,各校老师们能够共享经验,一同成长。 交流会首先由蜀城中学赵克祥老师做了《挖掘教材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培养学科素养》的分享,赵老师从教材修订的思路、教材的重要性、新教材的变化、挖掘课本资源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以第四单元为例,分析了教材的编排与素材,谈到要熟悉教材、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以达成服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最终目的。 接着,濛阳中学王艳芳老师围绕《在“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新探——以必修一为例》进行了分享,王老师从课标中对大概念的阐释与要求为出发点,详解了大概念的核心特征,并结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高考考查的“一核四层四翼”为中心,对近三年真题中的高频考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对其中的规律与趋势进行了分析,让大家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随后,成都二十中的李梅英老师以《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为例,进行了教材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李老师谈到本节内容在新教材的标题、内容整合、知识拓展、知识迁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认知结构。基于对教材、课标的分析。李老师提出了四点教学建议,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概念,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与高考要求接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通过适量的练习检验本节核心概念的掌握情况,以期实现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最后,温江二中的廖平蓉老师对《三新背景下高一生物作业设计及讲评策略探讨》进行了发言。廖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了学生的作业现状,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针对性地设计了体现不同层级的作业板块,提出了预备性、练习性、拓展性、创新性的作业设计,同时谈到可以设立班级生物讲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展现学生风采,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蜀城中学的精心组织下,在各联盟学校生物组的认真准备下,本次交流活动得以成功举行。四位老师多维度、多角度的分享与交流,既有理论高度,又深具实践意义,为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推进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也让老师们对“三新”背景下的生物学科教材教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更大提升。(黄小林 通讯员 贺仟) |
责任编辑:郭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