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成都冠城实验学校持续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14来源: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陈世兴浏览量:3082
名师引领,跨越提升,成都冠城实验学校高中数学组走出了一条实践探索的新路。4月25日下午,由成都市程学琴名师工作室承担的《“双新”背景下校本导学案的实践研究》菜单课程“成都师培通”线上平台顺利开课。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副校长、程学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程学琴老师传经送宝,指导引领,工作室成员和本校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参加此次活动,认真学习研讨,受益匪浅。 课例展示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高二数学教师程晓庆展示了《直线的参数方程 (一)》课例教学。程老师由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第36页的例1改编题入手,由在学生探究求解的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难点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新方法的兴趣。 程老师通过层层递进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后解决问题,展示了探索“新方法”的全景,也揭开了直线的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神秘面纱,难点突破效果明显,然后又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材料,设置典型问题达到强化重点技能的目的。探究过程由学生分组进行,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并总结本小组思路、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程老师始终围绕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发展、问题的推动、问题的解决构建教学环节,强调学习方法和注重细节,强化学生四基四能、数形结合与函数方程思想等,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成都冠城实验学校高一数学教师李军进行了《等比数列(一)》的课例展示。本节课先从播放一个小视频开启等比数列的学习。李老师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常用性质等等,然后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类比前面已经学习过的等差数列,本节课学习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比中项、常用性质。学生结合导学案,开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集中展示,师生评价等活动,逐步掌握了类比的学习方法。借助前面学习的经验和小组合作的力量,在探究的过程中完善知识,突破难点,发展思维,逐步达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本节课中,学生自主探讨的内容丰富,教师问题设置合理,引导到位,评价及时,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两个课例都突显了问题的回归溯源能力,突出了教师指导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参加活动的听课老师根据《“双新”背景下校本导学案之教师指导方式的转变与创新课堂观察量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进行了评价:课堂围绕核心问题,并最终得出解决方案,搭建探究思维平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刨根问底、深度思考、攻坚克难的学习习惯和品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整个学习过程也极大的体现了老师引导的重要作用。 专题讲座 成都天府中学校长助理、程学琴名师工作室成员梁昌健老师作《“双新”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专题讲座。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高中数学课程结构概述”和“教学案例分析”。在第一部分,梁老师从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述分享;在第二部分,梁老师列举了两个教学案例,进一步说明和印证新课程教学理念:案例一,正方体截面的探究,诠释以问题与探究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案例二,测量问题,诠释以项目式学习实施教学建模活动。两个教学案例回扣新课标教学活动基本理念,即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建模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引导学生感悟教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专家指导 成都市程学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程学琴老师对整个活动全程进行了指导,“教师教法的转变与创新”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和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将课堂建设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课堂活动变成师生思维碰撞火花的时空。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实施教材内容的整合,增加学生从教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积极引导,推动问题的发展转化,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有价值的新内容。教师的创新体现在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关注新课标对于本单元的总体要求,培养学生“四基”,“四能”,落实到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递进式教学模式,选取某个关键点为问题触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或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要甘于等待,倾听学生的争论,适时地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不断的思考、讨论中,在宽松友好的气氛中享受学习、成长。(黄小林 通讯员 陈世兴) |
责任编辑:王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