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成都冠城实验学校与你一同守候春天到来

发布时间:2022-02-26来源:成都冠城实验学校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王琦 卢可人浏览量:2805

近日,新冠疫情悄悄地又席卷而来。在这场疫情风波中,似乎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由疫情严峻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这不仅是一场医疗战,更是一场心理战。如何在疫情期间做好相应的心理关护,快来看看冠实的温馨宝典吧!

-致居家隔离的同学及家长们-

由于狡猾的病毒流窜,国家严防死守,管控严格,有部分同学和家长被迫宅家隔离。有些同学表示:“对新增消息非常烦躁,渴望早点回学校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虽然有网课,但在家学习总是分心,害怕回到学校跟不上节奏。”有些家长表示:“以前我上班,孩子上学,每天见面的时间不多,总觉得亏欠孩子,现在天天见面,总觉得亏欠老师。”

疫情宅家隔离期间,对疫情的担忧和居家学习的不适应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和生理,这很正常,同学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化解不适应,让生活回到正轨,并借此机会拉近家人之间的距离。

正确认识与合理接纳负性反应

疫情属于重大社会应激事件。疫情爆发期间,由于原来解决问题的资源失效,心理可能会临时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生理、情绪、认知及行为上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如果同学们正处于某一种或几种不良身心状态中,(尤其是焦虑、担忧、愤怒等情绪)并且时间持续在两周以内,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每一个人身心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要允许自己及家人拥有这些合理的反应不去斥责,建立一个对自己、对家人包容的心理氛围,彼此相互倾诉,在倾诉的过程中缓解负性情绪。如果过于排斥负面情绪,可能会起到越压抑、越强烈的反作用。

在行动中化解焦虑、改变个体思维模式

“动起来,就不害怕”。焦虑的情绪可以通过行动来缓解,在家期间,同学们可以通过勤洗手,保持房间的清洁及消杀,做好个人防护、按时测核酸等具体行动来化解消极情绪。

心理微课,助力同“心”抗疫

为了帮助同学和家长们更好地适应宅家隔离生活,冠实学生成长中心为大家带来了四堂心理微课。

给家长们的小建议

共同宅家隔离的家长们,也许正因为同时处理工作和监督孩子学习而感到烦躁不安,在现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孩子在家多通过网课的形式进行线上学习,对于没有时间规划,上课不认真的孩子,可以改变一种说话方式,也许会收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观察:“我看到你在房间玩了2个小时的手机,没有完成今天的课后作业;

感受:“你没有合理的分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我感觉很苦恼”;

需要:“因为我希望你学会劳逸结合”;

请求:“所以,你可以及时完成作业后再玩手机吗?”

以上问法使用了非暴力沟通的理念,运用四个要素可以让孩子更能明确你的感受和请求,促进亲子间更有效的沟通。

-致在校的同学们-

当疫情常态化,在校的同学们,又该如何做到抵御疫情的同时,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主动构建积极情绪

拥有一份良好的内心状态是心理抗疫的关键。在学校中,需要主动去构建积极情绪,增强心灵的能量,维持生活的稳定。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两个行之有效的小方法。

首先可以每日书写感恩日志。根据积极心理学原理,在这里可以运用李宏翰教授九美技术改编而成的感恩日志,同学们每晚睡觉前,可以写下三件美好的事物。在每件好事旁,至少写上一句话。例如为什么今天会发生这样的好事?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你从花时间命名这件好事中学到了什么?也可以是你或其他人以什么方式为这件好事做了贡献?

当同学们凝神回忆,认真书写感恩日志时,正向的、充满能量的文字能够帮助构建自身积极的情绪。

其次,针对无法专心完成自己的事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练习,例如腹式呼吸、蝴蝶拍,正念练习等。

寻求社会支持

在心理抗疫中,能够做这么多力所能及的事,但一定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这时候,同学们需要积极寻求外界的支持。

可以向学校心理老师求助

心理老师可以为需要的同学提供个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咨询室,你可以倾诉内心的苦闷,可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若想发泄情绪,可以去专门的宣泄室,将负面情绪狠狠挥洒出去;针对腼腆的同学,学校还设置了心理信箱,同学们可以写信给心理老师,老师会及时回复。

拨打心理热线

疫情之下,网线之后,一个个“心理急救室“成立了,无偿为广大学子提供心理支持服务,感谢热线中咨询师老师们的付出,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按照以下提供的联系方式拨打。

各位同学、家长朋友们,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愿我们一起加油成长,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众志成城,砥砺前行,共克时艰,打好这一场身心防疫战。星光不负赶路人,成都冠城实验学校与你同“心”抗疫。黄小林 通讯员 王琦 卢可人

责任编辑:易鑫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