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二十中与您分享“家校沟通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2-02-24来源:成都市第二十中学 作者:陈海燕浏览量:2790
为深入了解学生及家庭,拓展教育第二空间,促进亲清家校关系建立,助力学生成长,1月19日下午,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召开了“成都二十中家访方案实施动员大会”,正式发布《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家访方案》,这是形势所需,也是家长所求。这是学校推进协同德育建设,密切家校沟通工作新的探索。 寒假中,不少班主任、科任老师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倾听家长、学生心声,化解家长和孩子心结,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和谐的家校关系,受到家长和学生热烈欢迎。 以下是高三一班的班主任魏玉林老师的家访经历和心得体会。 家校合作 协同育人——寒假家访总结 高三一班魏玉林 最有效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性格、兴趣、内在需求和发展目标,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的习惯养成和兴趣、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成长环境、家长的育人理念紧密相关。所以,要使我们的教育有实效和针对性,进行家访是最重要的途径。在班级学生即将参加高考的最后一个寒假,为了帮助学生实现高考目标,激发学生潜能,我决定对部分学生进行入户家访。 一、前期准备 为了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状态,我采用了不预约直接到访的方式。 1、为了避免走空白跑的情况,本人在家访前做了如下准备工作。一是要求每个学生绘制线路图。线路图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从二十中出发到学生家庭的大致路线,另一部分是进入小区后至学生家里详细行进路线。线路图上要写明详细的居家地址,学生父母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二是学生填写假期的时间安排表,写清楚学生和父母在家的具体时间,以及可能不在家的时间,便于自己有针对性的安排出访时间。 2、寒假家访正值春节前后,为了增强家访激励学生的效果,我精心准备了新春贺卡,还有《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自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等图书,作为小礼物送给学生。 3、确定走访学生。我安排了1月27日—29日三天的家访时间,尽管把同一线路上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也无法把全班53位学生全部走访完。所以我结合学生在家的时间和路线图,集中选择了急需鼓励的学困生、习惯规范较差的学生、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和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等一共15名,作为寒假的家访对象。 4、在出行前,还准备了口罩、鞋套、水杯等物品,不给家长添乱。 二、家访经过 1月27日,早上6:40起床,7:00从家出发到地铁站,开启了寒假的家访之旅。乘地铁7号线一个多小时,再骑行了20多分钟,于8:42分到达了住在天府新区天府香山小区的学生罗同学家,到了门口打电话,结果父母带孩子到医院去看眼睛去了。出师不利,心中有一点沮丧。马上通过电话和微信与家长学生进行了交流,鼓励学生奋起直追,用好寒假时间查漏补缺,然后把贺卡与礼物放在小区物管处,然后直奔第二名学生家中。 第二名学生田同学家住天府三街附近的绿水康城。平时该学生生活习惯较差,很想看一下她在家的表现。到了她家楼下,给他父母打电话,顺利入户。结果学生正在打扫卫生,令人刮目相看。和学生与家长一起交流了学生在校的表现(以肯定鼓励为主,委婉指出需要改正的方面),聊了一下学生的规划打算、父母的期望、习惯的培养建议等,愉快地结束了这次家访。 乘坐地铁回来的路上,在文化宫下车,骑车到双清巷清水绿苑走访了李同学。回家吃了午饭后,又骑车到金沙遗址附近走访了陈同学、王同学、孙同学(不在家)三位学生。 1月28日,早上8:00出发,依次走访了曾同学、沈同学、苏同学、王同学、文同学等学生,到家时,有些同学在睡觉,有的家长尚未起床,也有一位同学父母不在家,学生一人在家玩电脑。 1月29日,走访了董同学、孙同学(还是不在家)、杜同学、黄同学等学生。 家访的过程中,我尽量少谈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了解家庭的学习条件、学习氛围、家长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在家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主要看了学生的卧室、书桌以及家里的厨房等),商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措施及方法,宣讲班级建设情况和学校育人理念,宣讲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为学生争取正当的权利和需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食堂饭菜有反应),收集材料和意见,以便后续不断改进工作。 三、家访体会与反思 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交流班级的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通过三天的家访,对受访的学生和家庭,我基本上达到了上述的目的。 1、走访的所有家庭,我都是自备鞋套,自带水杯,自备礼物,真诚地与家长、学生沟通、交流,不收取家长和学生任何礼物,坚守教师为人师表的底线,做到了“不扰民,不添乱”,用自己的规范言行赢得了家长与学生的认可与尊重。 2、通过走访,会更加明白学生在校言行举止背后的原因。学生的习惯、语言、思想都带有深深的家庭烙印,这对我们后续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3、以真诚换真诚,收获了很多的感动,增强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尽管家中有大儿小女要陪伴辅导,尽管贺卡、书籍、车费花去了几乎一个月的班主任津贴,但听到了调皮学生的真情流露,体会到了他们心灵的触动和发自内心的感动之情,看到了父母真诚的感恩之心,成绩暂时落后、习惯不好的学生高情商的回应:“老师,我一定不耍手机了!”“老师,你放心,我绝对不拖班级后腿!”“老师,你把这袋零食带给妹妹嘛,超好吃的!”以及家长们一句句“老师,请放心,我们一定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班级的工作”,自己感觉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一个电梯里,有一位大姐问我上楼干什么,我说“我是二十中的老师,来看一下自己的学生放假在干什么?”那位大姐说:“你们二十中的老师好负责哟 ,放假了还要来家访。我们的娃娃能读你们二十中不?”可以看出,家访在无形中,也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通过寒假家访,有如下两点反思。一是对特别远的学生,还是提前预约好些。如果“寻访不遇”,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对不是太远的学生,采取不预约的方式,一次不成,下次再去。二是对花了很大力气进行教育而收效甚微的学生,必须尽早进行家访。因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忽略了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长育人理念与培养目标。 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我的家访一直在路上! |
责任编辑:毛逸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