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中学:专家引领明方向 课题研究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24来源:四川省新津中学 作者:张红 通讯员 沈继龙浏览量:2676
2020年12月22日,由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四川省新津中学承办的“2020年度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在D212会议室以在线会议的方式隆重召开。新津中学两项市级课题——《普通高中班级主题活动式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中学生常用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教学研究》顺利开题。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四川省特级教师胡燕,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华平,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副校长、双流区名教师工作室导师廖洪森,四川省双流中学语文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陈剑泉老师等莅临指导。新津中学蔡东副校长,教科室主任杨涛、副主任陈晓铃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会,会议由教科室主任杨涛主持。 胡燕老师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宣布课题正式立项。《普通高中班级主题活动式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王蓝艺、《中学生常用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教学研究》课题负责人孙丽娟分别从问题提出、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研究假设、研究依据、研究设计、预期成果等方面向专家汇报了课题研究方案。
接着,专家们对课题进行论证,对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在对课题《普通高中班级主题活动式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论证中,廖洪森校长从课题组成员的困惑出发,建议课题组从切口、内容等方面将研究问题实在化。黄麟教授则从学生发展特点出发,指明主题活动的内容要帮助学生解决“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能去哪里”的问题,建议课题组扩大生涯导师团队,吸纳更多教师参与。胡燕老师认为,课题研究给常态化、常规化的主题活动赋予生涯规划的新内涵,这是基础教育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表现,从认知层面和操作层面强调研究主题活动与生涯规划的内在逻辑关系,注重建构策略与方法,强化理论依据,丰富主题活动的实施方式。
在对课题《中学生常用传情文本写作思维教学研究》的论证中,陈剑泉老师认为思维是抽象的,研究要落地就要构建具体化的研究框架和步骤,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教师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李华平教授从科研的整个流程角度建议课题组成员“三加强”:一要加强理论学习,二是加强对名师课辅的学习,三是加强对成果的推广。胡燕老师则从思维品质的角度指出课题组需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是要解决认知性问题,即界定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第二要构建一般思维品质与写作思维的联系,从立意、结构、语言三个维度推进思维训练;第三要思考教学如何推进,从课例、案例中归纳、提炼成果。 最后,蔡东副校长对课题作保障性发言。蔡校长感谢专家们专业、精准的指导,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从硬件设施到时间、经费、人力、物力等方面保障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提供支持。要求课题组成员实事求是,发挥吃苦耐劳精神,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出发,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计划分工,出色完成课题。特别强调青年教师要牢牢抓住这次课题立项的学习机会,在实践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张红 通讯员 沈继龙) |
责任编辑:杨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