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中学学区生物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决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8-12-20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陈海燕 通讯员 邓莉浏览量:4618

近日,文昌中学学区生物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决赛在文昌中学北校区录播室举行,学区共13位教师参加。据悉,这是文昌中学在学区课程改革上的尝试,组建了由该校老师、学区外校老师组成的评委队伍,他们将根据《文昌中学有效课堂评价表》试行稿对参加比赛的青年教师“打分”。这既是学区外校教师学习、提升的机会,又是文昌中学参赛教师锻炼、磨砺、展示的场所。

生物学科进入决赛的青年教师有初一年级的邓莉老师和初二年级的李庆菊老师,她们此次决赛的课题是初二年级上册第20章第4节《 性别和性别决定》。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向学区的评委老师、听课老师展现了各自课堂风采。

首先出场的是初一年级的邓莉老师,邓老师以上个月发生在湖南的一则新闻为切入点,让同学们意识到生理性别光凭肉眼是无法确切判断的,需要借助染色体的检测。

邓老师开场抓住学生的眼球后,顺势抛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并且让同学们书写自己的性染色体组成。通过书写,学生认识到在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男生能产生2种精子,而女生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就性染色体而言),通过邓老师的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树立起了科学的“生男生女”观念。

邓老师以连环对话的形式结合遗传图解,让同学知道到了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均等。并且通过小组间的小游戏以及我国近6次人口普查数据,验证了生男生女的概率确实各占一半。通过讨论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男女比例协调对于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随后登场的是初二的李庆菊老师。李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复习了旧知,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到男女在染色体上存在的差异,并通过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熟悉男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和数量,为后面让学生书写生男生女遗传图谱打下了基础。

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绘制遗传图谱,解开了生男生女的“秘密”,发现了生男生女的比例。为了让学生对生男生女概率有更进一步认识,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分组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参与度极高,大大的加深了对生男生女概率均等的理解。最后,李老师引用了印度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中的片段,同学们对影片片段的理解,将该节课的情感教育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

两节课后,参加活动的文昌中学学区生物教师根据《文昌中学有效课堂评价表》(试行稿)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中肯点评。火井中学康春城老师点评:“邓莉老师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建议设计有层次的巩固练习;李庆菊老师活动设计好,讲解清晰到位,时间分配合理,建议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宝林中学、拱辰中学老师表示此次学习收获大。文昌中学作为学区牵头学校,借创建成都市优秀教师发展基地校之机,激发学区内外教师活力 ,构建学区学习型组织,建设进取性文化,达到学区内教师的共同发展。

据悉,下学期将进行文昌中学学区教科研工作年会,通过课堂教学大赛等成果展示形式,将《文昌中学有效课堂指导思想及基本要求》(试行稿)、《文昌中学有效课堂评价表》(试行稿)在活动中加以调适、补充和完善。(邛崃市文昌中学)

责任编辑:姚静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