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万春小学教师 肖逢

发布时间:2016-09-09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网站编辑浏览量:2560

肖逢.jpg

简介:
    教龄12年,现担任语文组组长、年级组长、三年级一班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曾获得区优秀阅读推广人、区优秀教师等称号。
小故事:
授之以“渔”,助学生习作水平提高
 
    我们学校的习作教学模式研究已经过去了5个学期,从不认同模式化的教学到学生在模式化教学的基础上自由抒写内心感受,这条路真是走得曲曲折折却又受益良多。
    最初接触高段习作教学,只牢牢记住了北师大版教材分析里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从日记、随笔、阅读、综合活动几个方面创设情境让学生练笔;在中段的基础上深入运用“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说明方法、细节描写”等内容丰富自己的习作;加强修改。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些方法和习作教学模式相结合给我一个更加详尽具体的目标。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精选题材
    虽说语文是生活的前言,但毕竟是写文章,仅仅是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每次写作我都要结合单元主题词思考一个源自学生生活的题材,这样学生才有话说,有真情实感的抒发。
    如六年级下册“冲突”这个单元,本来学生和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但是哪一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并抒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呢?我观察了、询问了很多学生,他们告诉我课余时间的玩耍常常被占用成写课外练习或者补课,很讨厌这样。于是我在网上找了这样几幅图构思了一篇以“冲突”为题的习作:
    孩子和家长逛书市,家长在书市买很多参考习题书,孩子和伙伴津津有味看课外书,家长捧着习题找孩子,孩子在题海中泪流满面。几幅图一出示,连最不爱写作文的孩子也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构思一篇习作了。后来经过我课堂上的提问、引导,学生们写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们的学习,可是,这么多的练习册,我要写到猴年马月啊!难道就不能劳逸结合吗?
    一个好的题材能激发学生说心里话,触动学生心里的情感,这才是一篇好的习作的开端!如中段写物的习作可以让孩子写辣椒,每个四川人都喜欢辣椒的味道,它的外形和味道又很有特色,这正好切合写物习作的主题——突出事物的特点。

二、课堂抓说话
    每个班都有习作能力差一些孩子,但这并不表示他说话能力差,如果能在课堂上说清楚一篇习作,就基本能清楚的写出来。
    如“生命”这个单元,我们写了仙人掌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在看图说仙人掌的外形的时候,有的孩子忘记了按照一定顺序描述事物。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抽了4-5个孩子按照板书的顺序再三重复仙人掌的外形,这样给写作能力差的孩子一个模仿的对象。                     
    通常在课堂上,整篇习作提纲梳理过程中,我会叫学生先根据大家一起总结的板书分段练习口述习作内容。整篇习作提纲全部完成板书后,再选几个学生连在一起口述全篇习作内容,接着再全班自己练习口述习作,最后再写在习作本上。这样层次分明的口述练习,实际已经让学生把习作的内容都印在脑子里面了,最后的写作过程不费吹灰之力就自然而然地写了出来。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又照顾了习作水平差一些的学生,现在这样的方法已经被我们广泛运用到习作教学的过程中了。
 
三、课后抓修改
    老舍先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人也有这样的佳话: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诗中那句“春风又到江南岸”,先将“到”字改成“过”字,接着成“入”字,继而又改成“满”字,经过十多次的变换,最后才改定为“绿”,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学生的习作虽然不必字字推敲,但习作的二次修改甚至第三次修改是很有必要的,这正紧扣深入运用各种习作方法(细节描写、说明方法、修辞方法等)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会先让学生在写完习作后自己读出来进行第一次错别字和句子是否通顺的修改。接着我会在批改习作的过程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3-5本习作。通常1本是习作结构完整、详略得当的;1本是习作重点突出、包含真情实感的;2-3本是细节描写、修辞手法运用精彩的。然后在课堂上用投影仪进行展示,请同学在观摩的过程中把自己欠缺的修改了,再读给同桌听。经过两次修改,基本就不会再有什么大问题存在了,这也是给习作能力较差的孩子一个进步的阶梯。
    最后,我想说高段的习作教学不仅要靠课堂上下功夫,也要和课外阅读结合,每每看班级优秀的习作,往往是喜欢阅读的孩子遣词造句更有特色。如果能在课外潜心阅读,必定能在习作上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