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操纵幼儿乞讨,这样的事不能原谅

发布时间:2015-08-12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曾茜浏览量:5185

          这样的乞讨当然不能被原谅,我们不能眼看着天真的孩子在眼皮底下被引入歧途却置之不理。当有父母担不起这个合格监护人资格时,保护孩子,便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理应的担当。

  我曾经相信乞丐只是一个职业分工,高级到无可指摘的,可以称之为卖艺;而那些低到终将被淘汰的,就是四肢健全的懒人和骗子,他们的幸存,只是时间问题。

       但今天我开始怀疑自己态度的暧昧。当乞丐变成孩子,操纵者变成妈妈,而那些来自甘肃岷县的妈妈,多数为90后,四肢健全,利用暑假的空当,带孩子到北京组团行乞。这样的乞讨,这样的母亲,不能被原谅。

       也曾有过这样的年代:天灾突降,颗粒无收,只能扶老携幼,远走他乡,乞讨维生,以度过暂时的饥馑。这样的乞讨放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并不违和,法规保障不能,政府救济不力,乞讨虽非情愿,但也无可选择。而那个年代,人们对乞丐颇能善待,也和当时农耕文明密不可分。靠天吃饭的脆弱社会关系下,任一场天灾都有可能让人们的命运天翻地覆,保持一种互助求存的人际关系,也是多数人对自己不确定的未来所预支的一种本能和善意。

       但这些早就过去。即使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当下,政府补贴和救助制度在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上,依然作用强大。温饱几乎不是问题,再大的天灾也不会再有离乡背井的集体逃难,而为避难度日的乞讨更是渐被消灭。但乞讨仍然存在,作为一种自由的个人选择,被保留下来,法律不好管,道德也不好说。但妈妈带孩子乞讨,却应属例外。

       乞讨也许不必然牵扯到耻辱,但真正的耻辱,是父母利用孩子选择能力的欠缺,诱导或者逼迫孩子去做大人想做的事,这其实是犯罪。更耻辱的是,这样的乞讨从一开始就要编造出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利用社会爱心,利用孩子们的弱小,使本不需要救助的人骗取求助,这无疑是欺骗。而父母教孩子欺骗,是我听过的比“虎毒不食子”更悲惨的故事。

       这样的孩子会缺什么呢?前几天,有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在网间流传,人们涕泪交加之余,最后也弄明白,那个让小女孩最伤心的不是贫困,而是失去父母之爱。孤儿感觉到悲哀,一定是怀念着父母健在时的温暖,这样的温暖,是孩子今后能充满希望保持善良的精神支撑;但比失去父母更绝望的孤独,是父母健在却无人疼爱,那是像“毕节儿童”一样的无爱留守;可此时,还有比无爱留守更悲哀的孩子,父母就在身边,他们所能感受的却不是爱。这样依父母之命假装可怜骗取同情的孩子,可能就此是非不分,甚至视欺骗和乞讨为生活捷径,而他们对爱和人生的理解,将自此进入歧途。

       这样的乞讨当然不能被原谅,我们不能眼看着天真的孩子在眼皮底下被引入歧途却置之不理。当有父母担不起这个合格监护人资格时,保护孩子,便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理应的担当。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