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路小学:在实践中向着综合素养不断前行

发布时间:2018-05-10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赖波 通讯员 徐攀浏览量:2759

2018年5月9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区‘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项目’启动会”在武侯教育科学院隆重召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发展处处长李晓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教所副所长冯忠跃,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副局长罗虹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此次大会。来自全国十个实验区、四川省各地市州、武侯区各学校300余名学校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大会由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汪翼主持,龙江路小学戴紫诚老师代表小学段,呈现了《志愿者活动悦享会》课例。

新闻1150.png

新闻11169.png

大会伊始,各级领导就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项目的意义进行了指导。随后,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制组核心成员专家冯新瑞开展了主题为“把握《纲要》精神,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报告。

新闻11171.png

新闻11171.png

报告从纲要研制的背景与意义、纲要的主要内容与变化、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与理念、落实课程目标选择活动方式、规范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区域推进课程建设等方面逐一展开。整个报告提纲挈领,融合了历史性、方向性、针对性、借鉴性,对龙江路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新闻11174.png

下午,大会呈现了三节课例,小学段代表,龙江路小学的戴紫诚老师则呈现了《志愿者活动悦享会》课例,戴老师从“猜数据”引入,一下点燃了孩子们的思考,随后,A 组孩子们展示了“给植物挂身份牌”、“狗医生”活动志愿者、“宣传保护黑熊”等志愿者活动项目,重点介绍“照顾流浪狗”项目。孩子们边思考变分享,“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志愿服务不是一时的冲动”等价值观念从孩子的思想里生长出来。这时戴老师以“为什么你们不推荐黑熊考察项目?”一问,把孩子的思想引向深入,孩子们在质疑、辩驳中逐渐明晰了,对服务对象的需要调查非常重要,志愿服务要雪中送炭,不能是锦上添花。接着,B 组展示“整理共享单车”、“回收牛奶盒”、“校园 110”、“小小图书管理员”、“暖冬行动”等活动项目,重点展示“调查及宣传垃圾分类”项目。垃圾分类项目从调查到实施再到考察最后到倡议每个环节都精心规划,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 组重点展示“小小解说员”、“幼儿园小老师”、“慰问献血志愿者”活动项目。在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体会到“提升技能”对志愿服务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整节课,孩子在愉快的氛围里完成,时而思辨时而诙谐时而深沉时而激昂,但是每个孩子在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技能上也有了新的提升。

新闻11176.png

新闻11178.png

初中段代表,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朱柯宇老师则呈现了《校园周边雾霾状况与日常防护》的研究性学习课例,孩子严谨的规划,充满创意的实验震撼了每一个听众;高中段代表,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谭妍老师呈现了《关于‘乡土环境问题调查’课题的研究方案论证》课例,同学们幽默机智的课堂表现引起了阵阵掌声。

新闻11180.png

最后专家对课例进行了点评(节选):

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罗华老师:

今天龙江路小学的课例让大家找到了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实践课程的整合实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果实施需要老师们开发课程内容,需要课程时间和师资。从现实状况来说,对学校是个不小的挑战。解决之道何在呢?就在于整体设计和整合实施。龙小已经逐步构建起龙娃娃志愿者服务课程,这既是学校的校本特色课程也是综合实践课程,同时也包含德育内容。这样的整合开展能让课程更加有生命力,同时也能发挥课程的最大效应。

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翼

这三节课的设计,尤其是主题和内容的开发,都显示出“一个核心三个强调”。“一个核心”,都指向课程目标这个核心,如:价值认同、问题解决。“三个强调”,即强调基于真实生活;强调了不同方式的功能侧重(社会服务强调了实践和责任感); 而在选题上强调了年段要求。比如小学的选题明显来自于日常生活,基本的生活事物,与纲要非常贴切。

在今天的课堂上还体现出活动的充分性,体现出了经验的上升:课堂上展示出的活动都是有计划的活动;都是由知识支撑的活动;都是具有情感的渗透和激励的活动。尤其是在小学活动中,照顾流浪狗和调查垃圾分类的案例,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活动不是被动的,而是由自己的情感激励去进行的,这些才是真正有深意的活动、充分的活动。

从课堂效果看来,三节课,尤其是小学、高中课都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将综合实践课建构为知识、建构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离不开根本的基础——就是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体验、体会。小学生的活动虽然无法看到他们的活动过程,但是通过他们的图片、他们的讲述非常鲜明地感受到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体验。

另一种课堂效果,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提升建构起知识体系和情感态度。这一效果在龙小的课堂上体现得更突出,通过老师的引导,画龙点睛,激励、鼓励、引导学生。在今天戴老师的课堂上,刚开始由老师巧妙地“煽风点火”,后来变成了孩子们相互之间的碰撞交流,学生把自己的经验通过表述、回答、思想交流,构建起了知识体系和情感态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琼博士

有很多一线老师提出:如此开放的一门课程,如此强调生存技能的课程,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这样的活动?今天三位老师从活动的起始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都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从三节课中可以看出老师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是如何开展指导的,指导的重点在哪里。以志愿服务为例:在这节课前学生完成了大量活动,在分享总结阶段,老师的指导着重在于发现、反思整个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对于社会贡献,还是对于自身的成长。今天从学生的发言中,看到了学生对于生命的尊重,知道了责任的担当,发现坚持不懈是有益于他们一生的品质。

龙江路小学有很好的综合实践课程基础,学校将在教育局、教科院的指导下继承历史,不断研究,为孩子们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综合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快乐、全面地成长。(赖波 通讯员 徐攀)

责任编辑:陈冀昕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