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院专家到胜西小学指导科研工作

发布时间:2018-05-16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赖波 通讯员 丁璐浏览量:3250

5月15日下午,胜西小学开展了课题“基于生态课堂的微课导学模式实践研究”的第一次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教科院的专家郑葳教授、青羊区教科院的刘大春院长、青羊区教科院主管科研工作的曹燕老师来对学校的课题进行指导。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两节展示课的呈现。第一节课王露老师执教四年级的英语课《Hobbies》,课堂上王老师利用微课导学,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文本,提取信息,并进行表达。课中,王老师敢于突破,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要有所思考,并能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成长。

第二节课是曾凌伟老师执教四年级的数学课《方程》,曾老师这节课的主题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围绕这一主题曾老师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回顾学习经历,感受数学发展;观察外部世界,和孩子们一起从现实世界去发现等量关系;再激发代数的思维,顺势列出方程;自学方程概念,感受代数思想;最后运用代数的思想,孩子们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外部世界。老师表示,这意在带领感受数学的发展进程,了解数学文化,经历方程的产生过程,由此去认识方程,学习方程。整堂课以学生主体,从学生学习的感受出发,自然和谐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世界,在一种交流互动中感受到孩子们在成长变化,本次课堂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扬。

活动的第二大环节是两位上课老师的说课。两位老师分别播放了微课导学的视频片段,让听课的专家和老师们更加清晰地知道执教老师是如何进行微课导学的。两位老师还就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了自我的反思,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活动的第三大环节是课题组的李宪意老师代表课题组把对课题的认识、思考向专家们进行了汇报。从最初的《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态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今年申报的课题《基于生态课堂的微课导学模式实践研究》就是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就“微课导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微课导学不是课堂的辅助,而是教学的引子;不是自学、不是提前学,而是一种启思;不是为了解决疑难,强调重点,而是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课堂。老师要去探究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具体操作性强的模式,新的思考引领着科研组的全体成员在教学的路上不断前行。

活动的第四大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专家的点评。青羊区教科院刘大春院长首先对两位上课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魅力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接着,他对学校这么多年来基于“生态课堂”所做的研究工作的扎实有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胜西小学多年来这么高的教学质量,和胜西人的努力密不可分,同时刘院长也提出学校的“生态课堂”的研究还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找准切入点不断深化研究。

中国教科院的郑葳教授非常具有亲和力,郑教授和课题组的负责人王春校长、以及两位承担上课任务的老师积极互动,了解“生态课堂”提出的初衷,再反思当天的课是否做到了生态,微课导学的效果等。通过交流互动,郑教授认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她也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们的微课导学要导的是学生原有的基础,原有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测试了解学生都掌握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由此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上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来教。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科的本质,才能真正体现生态课堂的特点,体现微课导学的作用。”

郑教授的一番话,让课题组的老师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相信,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学校的研究一定会达到预期的设想。(赖波 通讯员 丁璐

责任编辑:四川教育新闻网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