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根街小学上海研学旅行之参观鲁迅纪念馆 感受上海夜景

发布时间:2018-05-14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赖波 通讯员 冯惠琳浏览量:3638

5月10日,孩子们与伴着薄薄雾气的上海一起苏醒。

丰富的早餐过后,研学团队来到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的上海博物馆。这里不同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生动有趣,也不同于上海科技馆的时尚现代,上海博物馆是以中国古代艺术品为收藏、展览和研究重点。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精神,它们展现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艺术文化成果。

置身其中,孩子们被精巧的馆藏物件所吸引,不由得跟随着这些古老物件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一件件或古朴或精致或残缺或完整的文物,头脑风暴般冲洗着孩子们的灵魂,此刻,擦亮了古旧的记忆,如简单唯美的曼珠沙华,如若隐若现的空灵梵音,牵引着孩子们穿越历史长河。岁月如歌,孩子们循声而去……在这样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里,孩子们拥有了一个离开课本束缚的机会。他们驻足停留,细致观察,用心记录,小声交流。“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博物学精神,正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解读一段历史,或许只需要一个物件,锁住一载光阴,或许只需要一副画卷,今天孩子们走进上海博物馆,将会将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珠玉串成美妙的过往,让前人独有的匠心照耀古今,铸就童年的梦想。

保持传统,牢记历史!研学团队来到一大会址一起找寻属于当年的历史记忆。孩子们整理好红领巾,满怀崇敬进入纪念馆。他们聆听一大的红色故事,了解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同志的感人事迹,认识革命发展历程。

“这里了解到的历史和书上看起来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田昊明觉得,“今天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因为不仅学习了历史,还加深了对很多历史人物的了解。一开始看到清政府的腐败,不顾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地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我特别气愤,幸好在国家危难之时中国共产党的英雄们站了出来,他们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站在一旁的夏梓杭补充道。

下午,研学团队乘车前往甜爱路上的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内陈列品重点表现了鲁迅在上海10年的社会活动和文化生活。

走进纪念馆,小花园里种植着桃树、紫荆、石榴、夹竹桃等花木,沉静淡然,蕴含自然之趣。在上海生活的九年里,鲁迅先生先后完成了《故事新编》、《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7本杂文集的编写。同时,还翻译了《死魂灵》、《表》等4本外国文学作品。

走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的铜像,那棱角分明的脸庞彰显着坚毅和不屈。拾级而上,一拐弯,一块高大墨黑的石柱上刻着:“人立而后凡事举”,这是鲁迅思想的核心,更是他忧国忧民的写照,鲁迅先生认为民族的屹立在于国人人格的独立、意识的觉醒、精神的健康,这样“立人”,民族才有希望,这样“立人”,中国才能立于世界之巅,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鲁迅先生毕生都在奋斗;进入展厅,孩子们默念着墙上雕刻的黑底白字的鲁迅语录:东方发白,人类向各民族索要的是“人”——自然也是“人之子”。 鲁迅先生的话语在整个展厅抬首即见,回眸入眼,字字珠玑,孩子们读着、记着,虽有些懵懂,但却镌刻在心底。他们知道,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鲁迅永远是他们的导师,鲁迅精神永远是他们的信仰。

走出纪念馆来到院子里,谢辉老师为孩子们上了一节语文拓展课,孩子们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体会着鲁迅先生的简单纯朴,感悟着鲁迅先生的倔强不屈,学习着鲁迅先生的坚毅品格。最后,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说:“如果有机会,我们一起去绍兴吧!那是鲁迅的家乡,在那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更加全面的鲁迅先生!”

行走间,聆听时,一颗文学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傍晚时分,孩子们来到上海外滩。情深、雨濛、雾起、船动。黄浦江畔的建筑一字排开,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它们诉说着上海曾经的风起云涌,它们记录着上海百年的沧桑历史,它们更彰显着上海现在海纳百川的胸怀。孩子们欢呼着,用青春诠释这座城市昂扬的活力与蓬勃的生命力。他们感叹着光影交错的外滩景色,朦胧的色彩,灿烂的繁华,无不显示着魔都的魅力,所有的兴奋与激动在此刻得到彻底释放。车水马龙的场景,绚丽的霓虹灯,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让孩子们应接不暇。

华灯初上,五光十色的夜景下,外滩,仿佛穿上了一件华美的旗袍,浮光掠影,妩媚却不妖娆,知性不失曼妙,这道古意典雅顾盼悠悠的风景牵出老上海的缱绻风情,转眸,又换上了绅士般的衣衫,这繁华的大都市让人走进去就不想回头,孩子们跟着远处有着百年历史的大钟发出的沉闷的钟声,开心的数着“1、2、3……”,大上海的记忆定格于外滩。

又是一天结束了,回到酒店后的孩子们对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了整理。古代艺术的精美,鲁迅先生的傲骨,外滩景色的梦幻,都被孩子们写入了文字中。多年以后想起来,如梦似幻,美好幸福。

成长,以前是课堂上新鲜的故事,书籍里懵懂的哀愁,现在则是行走在路上的感悟,灵魂深处的触动。成长,是夕阳下成群结队的少年并肩走过的青葱岁月,是一步步勾画出世界清新色彩的勇敢脚步!孩子在成长,孩子们渴望成长!(赖波 通讯员 冯惠琳)

责任编辑:彭鲁湘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