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西小学教师亮相青羊区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9来源:四川教育新闻网 作者:赖波浏览量:1945

2017年12月18日,胜西小学美术教师吴杨代表学校在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参加了“聚焦核心素养,深化现代课堂”青羊区第五届小学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暨展评活动,吴老师执教的《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较其他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据悉,吴老师选择这节课来和大家研讨,源于两点:其一,学校大课题的研究,胜西小学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很早就开展了《在小学阶段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的研究》。这个大课题渗透到了学校的每一个学科,因此每个学科都承担了相应的研究任务。其二,在这样的大课题下引领下,学校美术组也开始了美术的小专题研究。

美术的小专题研究又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开展了小课题《传统的精彩,成都的味道——利用成都本土文化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胜西小学探索出了利用成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审美的新途径:以“点”带“面”、“课内+课外”、“家校共育”, 形成关于成都传统文化的美术综合实践报告册等;梳理出了相关的美术校本课程年段目标和内容体系,开发和编写了美术校本教材,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第二阶段,学校将研究内容从成都本土文化拓展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拟定了小专题《中国之韵——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研究》。将上一阶段的研究经验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牵引到第二阶段的研究中来。陶瓷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正是胜西小学美术小专题研究的典型素材和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图像识别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创意实践能力以及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的素养。学生通过课前预学、课堂初学、鉴赏与实践、领悟鉴赏方法和最后的评述检测,在一节课内对传统艺术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渗透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美术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这两个维度的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通过这样的研究,那些被年轻一代近乎遗忘的经典文化及其传统审美元素,必将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熏陶孩子的审美情操,让孩子们能大胆的运用它们,去创造生活中的美。(赖波)

责任编辑:刘翰彦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