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温江区永宁小学语文大组探寻教学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28来源:成都市温江区永宁小学校 作者:张红 通讯员 王晨曦浏览量:2909

在“双减”政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效能、实现学科融通,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11月27日,成都市温江区永宁小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多功能会议室举行了一场以“项目为帆,作业新航”为主题的大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将项目化学习(PBL)作为长程作业系统设计”这一主线,通过学科融合与作业优化案例,深入探讨了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理念引领,共话作业新航程

活动伊始,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曹羽围绕“长程作业”展开理念导入。她指出,传统“短平快”的作业模式已难以适应素养时代的要求,而项目化学习作为“核心引擎”,正推动语文作业从“知识的终点”走向“学习的全程”。她借助夏雪梅博士《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框架,阐述了高质量PBL的六大特质:锚定核心知识、以驱动性问题统领全程、强调高阶认知、细化学习实践、追求公开成果、评价覆盖全程,为后续的实践分享奠定了理论基础。

mmexport1764246179944.jpg

山河与家乡,情感与表达的双重浸润

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黄燕老师以《祖国山河美,家乡日月新》为主题,展示了在低段实施PBL的生动实践。学生围绕“如果外地小伙伴来旅游,你会带他看什么”这一驱动性问题,通过“风景、美食、传说、新变”四条线索,开展实地探访、资料搜集、图文创作与导游讲解。项目融合语文、美术、等多学科内容,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更在真实情境中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赞美祖国的深厚情感。

mmexport1764246185873.jpg

文学与艺术,民间故事的现代传承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徐佳老师则以《“文学”与“艺术”的邂逅》为题,汇报了以“民间故事传承人”为主线的跨学科项目。学生通过“读、编、绘、讲、演”五大任务,深入探究《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等经典故事,完成连环画创作、故事创编、剧本表演等多元成果。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艺术表现力,更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量增效提质”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何静老师聚焦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等问题,分享了在“双减”背景下的作业优化策略。通过基础、提升、拓展三层作业设计,结合分层实施与多元评价,实现了作业的“减量、增效、提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mmexport1764246218444.jpg

活动最后,党支部副书记王敏为本次活动作总结。王敏指出,将PBL作为长程作业系统设计,是推动“教-学-评”一致性改革的关键支点,更能让学生在沉浸式学科实践中真正爱上作业、主动探究。她号召各教研组以“单元再审视”为起点,积极探索语文作业的改革路径,让“项目”为帆,以“设计”为桨,共同驶向语文教育的新航程。

一次教研,一次启航。在“双减”的浪潮中,永宁小学语文组正以项目为媒介,以融合为路径,让作业不再只是纸上的符号,而成为孩子眼中闪烁的光、笔下流淌的情、心中扎根的家国。(张红 通讯员 王晨曦)

责任编辑:周钰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