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涯 研不止 大邑县沙渠学校小学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11-26来源:大邑县沙渠学校 作者:张红浏览量:2054

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2025年12月25日,大邑县沙渠学校小学语文组开展了一次主题鲜明、内容扎实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薛玲玲、毛皓茹老师进行课例展示,他们以新颖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课堂实践,为全体语文教师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mmexport1764058891628.png

《寒号鸟》:角色演绎悟真知

薛玲玲执教的是经典课文《寒号鸟》第二课时。课堂伊始,她便巧妙地将课堂转化为一个“森林谜案”现场,学生们化身成为寻找“寒号鸟死亡真相”的动物警长,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mmexport1764058898875.png

在教学过程中,薛玲玲深度融合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们用不同的语气演绎喜鹊的真诚劝告和寒号鸟的懒惰哀号,在鲜明的对比中体会人物性格。更精彩的是,老师鼓励学生进行动作表演,孩子们惟妙惟肖地模仿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哀嚎的样子,以及喜鹊勤劳衔枝筑巢的场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寓意,将“得过且过”的教训内化于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mmexport1764058904709.png

《在牛肚子里旅行》:科普与趣味的奇妙融合

毛皓茹为大家带来了《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的教学。这篇科学童话知识性强,情节独特,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mmexport1764058910327.png

老师从题目入手,以“旅行”这个轻松的话题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质疑:“在牛肚子里怎样旅行?这趟旅行安全吗?”带着疑问,学生们走进了文本。老师通过清晰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嘴→食管→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食管→嘴),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老师紧扣语文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抓住描写青头语言、动作的关键词句,体会其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关爱朋友的高尚品质,实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研讨交流:思维碰撞促提升

课堂展示结束后,教研组及时组织了深入的评课研讨环节。两位执教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后反思。随后,听课教师们各抒己见,研讨氛围热烈。

mmexport1764058925656.png

对于《寒号鸟》一课,老师们普遍认为,“警长探案”的情境创设极具巧思,成功点燃了全堂学生的学习热情,角色扮演活动将语言学习与情感体验完美结合,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优秀范例。同时,有老师建议,在感悟寓意的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表达的空间。

针对《在牛肚子里旅行》,大家充分肯定了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化解教学难点的做法,突出了本课的语文要素。讨论的焦点集中于如何进一步优化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在夯实字词、梳理旅行过程的基础上,可以更充分地引导学生猜测故事情节发展,为第二课时的深度探究做好铺垫。

教无涯,研不止。本次教研活动,不仅展示了执教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育理念,也为全体语文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宝贵平台。相信在这样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沙渠学校小学语文组的教师们必将不断精进,为学生们带来更多高效而充满趣味的精彩课堂!(张红)

责任编辑:温雨濛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