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现红喉姬鹟!成师附校把鸟鸣声编译成生态文明教科书

发布时间:2025-09-22来源: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作者:张红 通讯员 严国昊浏览量:2244

秋意渐浓,江安河畔生机盎然。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第134科考队用脚步丈量自然,用眼睛捕捉生命的色彩,在城区河流之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观鸟科考活动。

沿江安河,探寻城市生态之美

9月20日,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第134科考队的同学们走进温江城区珠江青云台、美茵河谷、千禧河畔、江浦路、滨河大道等地,沿着江安河展开了细致的鸟类调查。阳光洒在林间小路,队员们穿梭于草丛与树影之间,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

本次调查路线从天宝东街延伸至凤凰大街,涵盖了江安河两岸丰富的生态带。孩子们不仅观察到了白鹭在水边捕食、灰鹡鸰跃动水面,还见证了方尾鹟、红头长尾山雀等多种鸟类的灵动身影。秋天的城市因这些飞羽精灵而更加鲜活。

首次发现红喉姬鹟,收获惊喜瞬间

在江浦路的树林里,队员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只红喉姬鹟。这是该校学生科考队有史以来首次记录到这种珍稀鸟类,为本次观鸟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位同学都为这份“初见”而激动不已,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

除了红喉姬鹟,同学们还仔细记录下各种常见及偶遇鸟类的数据,通过实地观察和团队讨论,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体验。在观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科学探究能力,更培养了耐心与细致的科学精神。

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拓展学习视野

结束了沿江观鸟之旅后,第134科考队还前往成都市温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学习。在这里,同学们体验到了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参观交流,大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这一站,不仅是科学认知的延伸,更是责任意识和公民素养的提升。

以自然为课堂,让成长更有温度

这一次秋日里的观鸟科考,不仅让同学们亲近大自然,更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提升科学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每一次驻足观察,每一次热烈讨论,都成为成长道路上宝贵的印记。

mmexport1758523607254.jpg

城市与自然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和谐共生。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让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心,这是第134科考队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学校素质教育最生动的一课。(张红 通讯员 严国昊)

责任编辑:毛逸舟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