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综合实践“研学旅行”主题教研活动在双流实小启幕

发布时间:2025-09-16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 作者:江蕾 通讯员 周雪梅 魏思雨浏览量:2123

2025年9月12日上午,成都市综合实践“研学旅行”主题教研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温情启幕,30多名成都各区县的教研员、线上线下200多名各个学校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参与,共赴这场以“研学”为名的教育盛会,在丰富多元的活动流程中,探寻研学旅行的深度育人之道。

20250915_232710_124.jpg

课例展示:让研学之美鲜活绽放

两节精彩的课例展示率先拉开帷幕,为现场观众呈现了研学课程的生动样态。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何欣秀老师带来《我为家乡“打call”——黄龙溪研学之旅》

成都高新区芳草南区小学钟蕊瑶老师带来《“三苏”的朋友圈》

专题交流:共探研学课程建设之路

课例之后,一场场干货满满的专题交流接踵而至,教育同仁们分享经验、碰撞思想,为研学课程建设凝聚智慧。

成都高新区芳草南区小学王德珍老师聚焦《儿童视角下的深度研学课程》,通过对比成人与儿童视角,强调研学课程应回归儿童主体,让学生成为主动的问题解决者、深度的实践探究者,自主参与实践设计与实施,让研学真正扎根儿童成长。

20250915_232710_148.jpg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叶娜以《行走的课堂,绽放的生命——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研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讲述了学校近90年办学历史中,深耕研学课程11年的坚守与探索。她详细介绍了学校“三级贯通”理念体系与“3+3+6”课程体系,分享“准备-行走-展评-延伸”四阶段实施路径及多维度评价体系,既展现了学生视野拓展、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提升的显著成效,也坦诚剖析了课程、师资、安全保障方面的不足,并明确了未来深化课改、加强师资培训、拓展资源、推动校家社协同的发展方向,让“每一个生命在行走的课堂中绽放异彩”的教育愿景愈发清晰。

20250915_232710_149.jpg

棠湖小学副校长杨东宇则分享“七彩”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整合”策略,涵盖基础、拓展、探究课程,深入探讨研学课程实施难点与破解之法,为各校推进研学课程提供了实用参考。

20250915_232710_150.jpg

此外,技术赋能实践教育课题组成员潘煜华围绕“课程共构实施与技术赋能策略”主题开展相关培训。在专题培训环节,潘煜华现场演示了云端研学平台的具体操作,同时讲解了如何借助线上工具构建“线下研学+线上成果拓展”的模式,以此破解研学活动面临的“空间受限”“成果难以留存”等痛点问题。会场老师们认真学习平台操作流程,他们普遍认为,“云端研学可突破地域壁垒,让更多学生接触到优质研学资源。”

20250915_232710_151.jpg

总结点评:锚定方向,奔赴研学新征程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肖慧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总结。她以清晰的逻辑梳理活动亮点,更以深度思考为研学旅行课程发展锚定方向,内容兼具理念引领与实操参考。

20250915_232710_152.jpg

她指出,本次活动呈现了研学的两种核心形式——实地研学与云端研学,她着重强调研学旅行的“本质内核”——绝非“旅行”的浅层体验,而是“研学”与“旅行”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她指出,无论是实地走访中的文化探究,还是云端互动里的知识挖掘,都需围绕“深度探究”展开,让学生真正从“参与者”转变为“研究者”,这才是研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所在。

20250915_232710_153.jpg

最后,肖慧以“教育者的敬畏之心”发出呼吁:研学旅行是一门需要长期探索的课程,不必苛求一蹴而就,鼓励大家从“打酱油”式的初步尝试开始,逐步积累经验、深化研究,最终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成长、传递文化力量的“行走课堂”。

此次研学教研的落幕,从不是终点,而是教育者们探索“实践育人”的新起点。那些在课例中闪耀的儿童智慧、在专题分享里沉淀的课程经验、在点评中明晰的核心方向,会像一束光,照亮后续研学课程的深耕之路。

20250915_232710_157.jpg

往后,当更多“黄龙溪研学”的实践、“三苏朋友圈”的创意、“云端研学”的突破融入日常教学,研学旅行将真正跳出“旅行”的浅层框架,成为连接课堂与生活、个体与文化的桥梁。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旅程中,不仅看见风景,更读懂文化;不仅学会探究,更拥有担当——而这,正是全体教育者共同奔赴的研学育人之境。(江蕾 通讯员 周雪梅 魏思雨)

责任编辑:杨紫薇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