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微观世界,华阳实小这场昆虫讲座让科学启蒙超“对味”

发布时间:2025-09-15来源: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 作者:黄小林 通讯员 陈瑶 罗凌蔚 袁小芹浏览量:2009

9月10日,四川天府新区华阳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华阳实小)的阶梯教室满是好奇的目光与阵阵掌声——“成都市第三届青少年公众科学家培育计划”认知启蒙阶段线下活动火热开启!本次活动特邀袁老师与张老师带来《为什么说昆虫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主题分享,带领孩子们沉浸式走进昆虫的奇妙世界,在生动课堂中感受科学魅力,种下探索自然的种子。

20250914_203307_000.jpg

解密“昆虫成功学”

知识点“活”起来

讲座一开始,袁老师就用趣味提问点燃全场热情。围绕“昆虫为何能成为地球‘成功居民’”,袁老师结合清晰的示意图与成都本地昆虫案例,从身体结构、生存能力等维度展开讲解——分段的身体像“灵活小机器”,外骨骼是“天然保护甲”,翅膀能助力它们飞向广阔天地,超强的适应力更是让昆虫在地球存活数亿年。

“咱们校园里常见的蜜蜂,靠触角传递信息;操场边的蜻蜓,翅膀每秒能振动几十次!”袁老师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观察结合,还拿出昆虫标本供大家近距离观察,原本陌生的“昆虫身体结构”,瞬间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知识。

揭秘昆虫“演技”

课堂秒变“探索乐园”

如果说袁老师的课带大家认识了昆虫的“硬实力”,那张老师的《论“演员”的自我修养》则让同学们见识到昆虫的“生存智慧”——神奇的伪装行为。

“大家看这片‘叶子’,其实是竹节虫!”大屏幕上,竹节虫模拟树叶的形态缓缓爬行,引得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呼。随后,张老师依次展示枯叶蝶的“枯叶伪装”、尺蠖的“树枝模仿”、蝗虫的“保护色隐身”,还通过短视频呈现昆虫“装死避敌”“模仿天敌”的有趣场景。“昆虫的‘演技’,都是为了在大自然中好好活下去!”张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同学们听得目不转睛,时不时举手分享自己的发现:“我在小区里见过像树皮的虫子!”“原来蝴蝶翅膀的颜色不只是好看!”

互动超燃

学子尽显求知热情

两场讲座的互动环节,更是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昆虫有几对足?”“这张图里有没有昆虫?”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甚至站起身抢答,生怕错过展示自己的机会。热烈的互动氛围里,知识在欢笑中扎根,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愈发浓厚。

作为“青少年公众科学家培育计划”认知启蒙阶段的重要活动,这两场昆虫讲座只是开始。接下来,华阳实小的同学还会进行一系列的线上线下学习,逐步提升物种识别、观察分析能力。

深耕科学教育

华阳实小为成长注入“探索力量”

一直以来,华阳实小始终重视自然科学教育,通过引进优质科普资源、打造特色课堂、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索自然、爱上科学的平台。从校园里的植物观察,到走出教室的自然研学,再到本次高质量昆虫科普讲座,学校始终以学生兴趣为导向,让科学教育贴近生活、融入日常,助力学子在观察与探索中提升科学思维、培养环保意识。

未来,华阳实小还将持续丰富科学教育内容,带来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活动,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科学的世界里收获知识、激发潜能,成长为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新时代少年!(黄小林 通讯员 陈瑶 罗凌蔚 袁小芹)

责任编辑:张盈

微信长按扫描二维码后分享

二维码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